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吴梅村词

吴梅村词

一卷。清吴伟业(1609-1672)撰。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鹿樵生,太仓(今属江苏)人。幼禀异慧,受到复社领袖张溥的赏识,被收为弟子。崇祯三年(1630)举人,四年(163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东宫讲读、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十四年(1641)告假归里。弘光朝拜少詹事。因与权臣马士英、阮大铖不合,不久即还乡。一度隐居不出。顺治十年(1653),迫于压力,应召赴京仕清,初授秘书院侍读,升国子监祭酒。十三年(1656)以奉嗣母之丧辞归。自此,徜徉山水,留连诗酒,直至去世。吴伟业才华盖世,不仅擅长诗、词、文、曲,还精通书法和绘画。而尤以诗著称,时人将他与钱谦益、龚鼎孳合称为“江左三大家”。吴伟业诗今存一千余首,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反映明末清初的史事。这类诗篇,从不同角度展现出社会的风云变化,被人誉为“一代诗史”。二是反映民生疾苦和民族压迫。三是抒发救国之思,表达屈节仕清的愧疚与痛苦。在艺术上,其诗表现出激楚苍凉、风骨遒劲,同时又宛转如意、华艳动人的基本特征。其词作不多,但在词坛上却颇有影响,他的词流丽稳贴,寄慨深长。其文章,虽委曲条畅,亦有可取,但总的来说,成就不及诗词。除诗文外,还著有《秣陵春》传奇,《通天台》、《临春阁》杂剧。这些作品,都是借历史故事寄托兴亡之感,曲文典雅,故事离奇,头绪纷繁,不适于演出,但在文人中有较多的读者。其诗文集为《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另有史乘《绥寇纪略》十二卷,补遗三卷。本书收词九十二首。然如次章云:“误信鹤声枝上,几度楼头西望。薄倖不归来,愁杀石城风浪。无恙无恙,牢记别时模样。三章亚,小阁焚香闭坐。撼撼纸窗风破,女伴有谁来。管领春愁一个,无那无那,斜压翠衾还卧。”皆宛转低徊,凄凉哀怨。又〔贺新郎〕病中有感一阕,盖绝笔之作。词云:“万事催华发,论龚生天年竟夭。高名难没,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胸中热血,待洒向西风残月。剖却心肝今置地,问华佗解我肠千结。追往恨,倍凄咽,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沈吟不断。草间偷活,艾炙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诀绝,早患苦重来千叠。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历鹿牵肠,哀音低转。伟业身事两朝,贻讥当世,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然使后世读此词者,亦可以怜其身而哀其志。有光绪十六年(1890)刊本。

猜你喜欢

  • 曝书亭集外稿

    八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其生平详见《南车草》辞目。是书内容,第一卷为乐府、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辑《杨白花二首》、《登高邱而望远海》、《女耕旧行》等十六首;五言古诗,辑《猗兰篇寄题

  • 少岳集

    四卷。明项元淇(约1580年前后在世)撰。项元淇,字子瞻,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生卒年不详。南京太学生,谒选得上林录事。后以赀为光禄寺署丞。此集乃其弟元汴所刊。凡元汴与元淇唱和诸作亦附入。近体颇受适,

  • 观心诵经法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观心诵经法》一书,即是四三昧中非行非坐三昧之略出,全书不过六百余言。初示身口仪则,告人佛教规矩;次示止观,即先明空、假、中三观;后明六度、权

  • 周易纬史

    无卷数。清钱偲撰。钱偲号坚瓠老人,钱塘(今浙江余杭)人。雍正十年(1732)副榜贡生。此书以卦爻分配史事,所以叫《纬史》。而引事证经在郑氏易注中已有,到了吴园的《易解》、《诚斋易传》才开始将这一宗旨突

  • 闵午塘诗集

    七卷。明闵如霖(约1545前后在世)撰。闵如霖,字师望,号午塘,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南京礼部尚书。著有《午塘集》。是集为诗七卷,乃其门人吏部侍郎吴宏谟所编

  • 烟花债

    一卷。清崔应阶(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崔应阶,字吉升,号拙圃,别号研露楼主人,湖北江夏(今武汉)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任山东布政使,不久迁山东巡抚,乾隆三十二年(1767)调浙闽总督。有杂剧

  • 春秋握诚图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握诚图》。诚为天道,王者应该掌握,有图相配,故名《握诚图》。其中载“刘媪梦赤鸟如龙戏己,生执嘉”(《史记·高帝本纪》正义引),

  • 襄陵县志

    ①十二卷。明宋之韩修,吕调元纂。宋之韩字敬斋,河南武安县人。出身进士,嘉靖四十四年(1565)任襄陵知县。才猷迥异,气宇渊宏,在任期间兴建设,息讼狱,政绩甚良。《襄陵县志》隆庆二年(1568)刻本。此

  • 孝经后氏说

    一卷。后苍撰。清马国翰辑。后苍字近君,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生卒年不可考,西汉经学家。兼通《诗》、《礼》《孝经》,尤以《礼》名家,武帝时立为博士,官至少府。著作有《后氏曲台记》、《齐诗后氏传》、《

  • 说难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