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原篇解
十二卷。清胡道问撰。道问字近思,江西会昌人,乾隆间诸生。作者认为易篇第不合,所以名此书为“原篇”。胡氏认为古本易共十二篇,即:伏羲卦象为一篇,每卦下附以孔子之大象,认为大象专以解伏羲之易;文王之彖辞上、下各为一篇,每卦下附以孔子之彖传;周公爻辞上、下各为一篇,每卦下附以孔子之小象传;系辞上、下各为一篇;文言上、下各为一篇;说卦为一篇;杂卦为一篇;序卦为一篇。此书之解说,多演义理,不言象数。今存乾隆刊本。
十二卷。清胡道问撰。道问字近思,江西会昌人,乾隆间诸生。作者认为易篇第不合,所以名此书为“原篇”。胡氏认为古本易共十二篇,即:伏羲卦象为一篇,每卦下附以孔子之大象,认为大象专以解伏羲之易;文王之彖辞上、下各为一篇,每卦下附以孔子之彖传;周公爻辞上、下各为一篇,每卦下附以孔子之小象传;系辞上、下各为一篇;文言上、下各为一篇;说卦为一篇;杂卦为一篇;序卦为一篇。此书之解说,多演义理,不言象数。今存乾隆刊本。
十八卷。清陆廷黻(生卒年不详)撰。陆廷黻字已云,号渔笙。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陆廷黻善工乐府。著有《镇亭山房诗集》。此诗集凡十八卷。其中卷一为《声始集》,卷二、三为《簟溪集》,卷四为《北征集》,卷五
二十四卷。明宋端仪(生卒不详)撰。宋端仪,字孔时,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佥事,著有《立斋闲录》等。《考亭渊源录》仿朱熹《伊洛渊源录》,叙录朱熹及其师承渊源
五卷。宋叶绍翁撰。生卒年不详。叶绍翁字靖逸,又字嗣宗,自署龙泉(今浙江龙泉)人,曾在朝做官,仕履行状失考。此书分甲、乙、丙、丁、戊五集,共二百零七条。甲、乙、丙、丁四集,皆叙宋高、孝、光、宁宗四朝轶闻
三卷。陈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肇论疏》故名思义,是解释僧肇所撰《肇论》一书的。旧有人称《肇论疏》为《肇论义记》。此疏在发挥肇师思想方面虽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缺欠。一
六卷。朝鲜丁若镛(1762-1836年)撰。丁若镛字美庸,一字颂甫,号茶山,又号与犹堂,罗州人,官至承旨。丁若镛为朝鲜李朝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实学派的集大成者。丁若镛一生著述多达二百余卷,总名为《与
一卷。唐代释灌顶撰。灌顶生平事迹详见《大般涅槃经疏》辞条。《天台八教八意》一书,其文皆从智大师维摩诘所说经文玄义四教义中录出。卷初略明化仪四教,称之为顿渐秘密不定。次明化法四教,谓藏通别圆。内分四段,
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韩佩金修,张文虎纂。韩佩金,清光绪四年知奉贤县事。张文虎,江苏南汇人。此志卷首为图说,以下为志十五,其目为疆域、建置、赋役、水利、字校、祠祀、官司、营汛、科第、人物、列女、艺
一卷。清彭元瑞(生卒年不详)编。彭元瑞,生平籍贯不详。该诗帖共包括九种藏书诗。由于乾隆甲午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浙江进呈九种宋板书,抄存《四库全书》后,仍送还原藏家,清高宗乾隆便在每部之上各有题诗。其
十卷。明梁伯龙撰。生卒年未详。梁伯龙,字辰鱼,江苏昆山人。其套数小令集名《江东白苧》。今有汲古阁刻本传世。又谱西施故事为传奇。时同邑魏良辅能喉转音声,始变弋阳海盐故调为昆腔。伯龙乃填《浣溪记》付之。同
清贾泽洛(约1703-1776)撰。泽洛字书原,号蘅皋,山西临汾人。监生。泽洛少随其父观察宦游黔省、又周历各地、涉燕、秦、齐、楚、交游半天下。老而穷,归卧草庐,顾性淡泊,不治生产,终其身以读书为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