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本义通释

周易本义通释

十二卷。元胡炳文(1250-?)撰。胡炳文字仲虎,号云峰,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至大间(1308-1311),其族子为建明经书院,以处四方来学者。延祐中(1314-1320),受推荐任信州道一书院山长、调兰溪州学正,不赴。《元史·儒学传》载于同郡胡一桂传中,四库馆臣谓为其父,偶误。胡炳文之父孝善先生斗元,从朱熹从孙朱洪范得《书》、《易》之传。《新安文献志》称炳文“笃志朱子之学,上溯伊洛,凡诸子百氏、阴阳医卜,星历术数,靡不推究”。所著书颇多,传世的有《周易本义通释》、《四书通》、《纯正蒙求》、《云峰集》等。胡炳文尝集诸家易解,名曰“精义”,其书太繁,于是又以朱熹的《本义》为主,加以删削,撰成此书。其书经传用朱熹所定古本,而列《本义》于前,又取诸家易解中合于《本义》者,附以己意,融而为一,殿于其后,统标“通曰”二字,不出诸家名氏,即所谓“通释”。此书延祐三年(1316年)郭郁守浮梁时,为刊其半。炳文后有《与吴澄书》,自云:“出之太早,今悔之无及也。进本今以呈似,中有谬戾,阁下削之绳之,幸甚。”其所悔者改正与否,则不可考矣。元本久佚。今存最早的版本为嘉靖元年(1522年)邓杞重刻本,后附《辑录云峰文集易义》一卷,前有潘旦《序》,称“书经兵燹,多至亡佚。其九世孙珙暨弟玠,法祖讲易,募遗书,得上下经而阙十翼,乃复汇搜诸集中以补之,几为全书”。故其本止《下经》解极详,为炳文之旧,《十翼》乃胡珙、胡玠所辑录,视胡广《周易大全》所引亦无所增多。《通志堂经解》本何焯谓是汲古旧本,卷首但有胡炳文延祐三年《自序》及《例》,后亦附《易义》一卷,而无潘旦《序》。周中孚、傅增湘谓亦出辑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亦收入。

猜你喜欢

  • 书林余话

    二卷。叶德辉撰。叶德辉,详见《书林清话》。该书为《书林清话》刻成之后所作,此前所采宋、元、明人及近今诸儒笔记小说,涉于刻书之事,未得编次收入者;以及己所论述,为前书所遗者,略加条理,分为上、下两卷,故

  • 唐诗品汇

    九十卷,拾遗十卷。明高棅(1350-1423)编。高棅福建长乐(今福建东南)人。一名廷礼,字彦秋,号漫士。永乐间,征为翰林待诏,开典籍。棅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啸台集》、《木天清气集》。此集共

  • 祇平居士集

    三十卷。《附录》一卷。清王元启(1714-1786)撰。王元启,字宋贤,号惺斋,浙江嘉兴人。乾隆进士,任福建将乐县知县三月而被诬而罢,但政绩卓然。后三十年间,十主书院之任,所成就者众。王元启为学以宋五

  • 孟子拾遗

    一卷。清胡清瑞(详见《论语赘说》)撰。是书大抵皆斥程朱的名尊孔子而实背孔子,取郑注及本书以相申发阐明,谓:“以经诂经,或冀谬不千里耳。”以为《孟子》一书于汉唐时只是传不是经,盖儒者徒托空谈,与《诗》、

  • 像抄

    六卷。明钱一本(1539-1617)撰。钱一本,详见《像象管见》条。该书虽以“像”为名,实则推衍陈抟之数学。分卦图二卷,附录书札及杂吟二卷,上下经解二卷。卦图把朱子《本义》所列九图衍为三十二图,图各有

  • 古欢室诗词集

    四卷。清曾懿撰。曾懿,字伯渊,华阳(今四川成都东南部)人。生卒年不详。嫁袁幼安。曾懿少颖慧,工书画,善诗词。是集卷首有序五篇。卷一《浣花集》,乃浣花草堂闺中所作;卷二《鸣鸾集》,乃鸿案相庄,鹿车同挽,

  • 理堂集

    二十三卷。清韩梦周(1730-1789)撰。韩梦周,潍县(今山东潍坊市)人,字公复,一字理堂。乾隆进士,官来安知县。是集中有文集十卷,外集一卷,诗集四卷,日记八卷。其中,文集凡诸序、论、传、说等各体毕

  • 图画见闻志

    六卷。宋郭若虚(生卒年不详)撰。郭若虚,太原(今属山西)人。出身贵戚,熙宁三年,即1071年,官供备库使;熙宁七年又官西京左藏库副使,后曾任辽国贺正旦副使。是书载于马端临之《文献通考》,作《名画见闻志

  • 绿漪草堂文集

    三十卷。《外集》二卷。《别集》二卷。《诗集》二十卷。《研华馆词》三卷。清罗汝怀(生卒年不详)撰。罗汝怀,字念生,清中叶人,湖南湘潭人。汝怀自少异敏,勤奋力学,宏览多闻,学博而不杂,才多而不流经义,很早

  • 会辅堂问答记略

    二卷。署亦畸编辑。亦畴清末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书后有跋,题其祖籍三韩,即今东北地区。跋中还称其祖于光绪癸未年建令辅堂,按期会讲。诸生有问答者,辄同他们反复辩论,回家后必转述给家塾,所录即其祖当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