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札记

周易札记

①三卷。明逯中立(生卒年不详)撰。中立字与权,号确斋,聊城(今山东聊城)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由行人擢给事中,后以直言被贬为陕西按察使司知事。《明史》有本传。此书当时由于编次不当,与《两垣奏议》合为一书,故《明史·艺文志》及朱彝尊的《经义考》都不见著录。此书首为启蒙集略,次分上经一卷,下经一卷,系辞以下合为一卷,共为三卷。书中不载经文,只标卦名或篇名,或出己意,或采诸家,随笔记录。其论著出于己意的约占十之四、五,以义理为主,不失纯正。到“中孚”、“复”、“姤”等卦时,也采用《易纬》书中的一些说法。纵观全书,作者持论平正,没有门户之见。此书有《四库全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文渊阁本影印《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收入。② 二卷。清杨名时(1661-1737)撰。杨名时字宾实,江苏江阴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历官庶吉士、顺天学正、贵州布政使、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礼部尚书,谥号文定。此编是他读易所得,前无序,后无跋,成书年月不详。观书中所引证,大概还在《周易折中》之后。杨名时原为李光地所取之士,因此其学多得自李光地。虽《说卦传》及附录启蒙之类多为推衍先天诸图,但还不至于支离破碎、牵强附会。至于他诠释经传,便纯以义理为宗,没有涉及象数,大致对对程、朱之义不随便发表异议,也不随便认同。在宋学之中,可说是笃实之作。杨名时任云南巡抚时,夏宗澜曾经向他问《易》。夏氏所作的《易》说,均为杨名时所质正,其问答皆载于夏宗澜所著《易义随笔》一书里。但夏宗澜之说,如以孤雁打更引证渐卦“御寇”之类,颇为肤廓,不如杨名时所论,尚有李光地的遗风。收入《四库全书》,有《杨氏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杜诗捃

    四卷。明唐元竑(1590-1647)撰。元竑,字远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明亡,不食死,论者以首阳饿夫比之。著有《杜诗捃》等。是书为唐氏读《杜诗》时所作札记。唐氏所阅为

  • 皇明十六朝广汇记

    十八卷。明陈建(详见《皇明从信录》)撰。该书前几卷题名《皇明广汇记》,后几卷曰《十六朝广汇记》。汇辑洪武至天启朝时事,且于辽事记述尤详,所记诸事,间注出处。有明崇祯年间友石居刊本。

  • 书断

    三卷。唐张怀瓘(生卒年不详)撰。张怀瓘,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尝为鄂州司马,后官至翰林供奉。张怀瓘是唐朝颇有盛名的书法家,工真、行、草书,兼善小篆和八分书。张氏曾自高矜饰,谓真书、行书可比虞(世南)、

  • 双江文集

    十四卷。明聂豹(1487-1563)撰。聂豹,字文蔚,号双江,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其生评事迹详见《困辨录》。此集乃其侄礼部郎中聂静所编,第一卷至第十一卷皆文,第十二卷为诗,第十三卷为寿文、杂著。据

  • 广群辅录

    六卷。清徐汾(生卒年不详)撰。徐汾字武令,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本书为补陶潜《圣贤群辅录》之缺而作。《圣贤群辅录》托名陶潜,实则伪托。本书对陶本西晋以前遗缺者补之,对东晋至明代又续之。但原书本为伪本,

  • 杜诗会粹

    二十四卷。清张远(约1692前后在世)撰。张远字迩可,萧山(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中,由贡生官缙云县教谕。朱彝尊《曝书亭集》有《送远之桂林》诗,即为送其之作。著有《蕉园集》、《梅庄集》等。本书

  • 月令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大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

  • 丹溪心法

    五卷。元朱震亨(详见《格致余论》)撰,明程充(生卒年不详)校订。程充,字用光,号复春居士,明成化间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此书实为朱震亨弟子戴原礼根据朱氏所述及其有关学术观点编辑而成。明成化中又经程充参

  • 大戴礼记

    十三卷。汉戴德(生卒年不详)编。德字延君,西汉梁治(今河南商丘)人。曾任信郡王(刘嚣)太傅。与其兄戴圣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曾立为博士,称“大戴”,也叫“太傅《礼》”,为当时今文礼学“大戴学”之开创

  • 说文引经考证

    八卷。清陈瑑撰。参见《说文举例》。此书是研究《说文》引经文字同异之作,陈氏自序云:“学者通经必先识字,不有《说文》,何从究《苍》《雅》之遗文、篆籀之微旨哉?顾《说文》之存于今者,误戾脱落,窜入改易,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