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通论

周易通论

四卷。清李光地撰。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号文贞。此书综论易理,各自成篇。一卷、二卷发明上经、下经大旨。三卷和四卷则发明《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之义。首为《易本》、《易教》二篇,其次论卦爻、象、彖、时位、德应、河图、洛书、占筮、挂扐、正变,环互等问题,无不逐条分析其意,并推敲阐明其所以如此的原因。可说是融会贯通,卓然成一家之说。书中论复、无妄、中孚、离四卦为圣贤的心学,亦全以消息盈虚观察天道整修人事,与慈湖《易传》以心谈易大为不同。李光地作《大学古本说·序》,称于易之卜筮灼然无疑。大概宗旨已明,卮言便不能混淆是非。其学一传为杨名时,有《周易札记》二卷。再传为夏宗澜,有《易义随笔》八卷,《易卦札记》二卷。虽递相祖述,但是宏大深邃却均不如李光地此书。收入《四库全书》、《榕村全书》,有道光间贵阳刊本。

猜你喜欢

  • 新旧唐书杂论

    一卷,明李东阳(1447-1516)撰。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年间中进士,历编修、侍讲学士之职。弘治八年(1495年)由礼部右侍郎进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正德时官至少师兼太

  • 东天目山志

    二卷。清释松华、陈兆元同撰。松华,昭明禅寺住持。陈兆元,生平不详。明徐嘉泰著有《天目山志》四卷。后章之采辑《东西天目志》八卷,以天目山东西二峰辑为二志,各分四卷。杭州太守李烨然合而刻之。至清初又分刻之

  • 昌瑞山万年统志

    十六卷。清英廉撰。英廉(?-1900),姓伊克明安氏,蒙古正蓝旗人。咸丰三年(1853)由笔帖式随僧格林沁守天津,补护军校。同治元年(1862)从江宁将军富宁阿转战苏皖,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十年奉命赴伊

  • 唐音

    十四卷。元杨士宏(生卒年不详)编。杨士宏,字伯谦,襄城(今属河南)人。是书收诗一千三百四十一首,卷前有杨士宏所撰《唐音姓氏并序》。是书分为始音一卷,正音六卷,遗响七卷。编者自记称十五卷,系遗响有一子卷

  • 元丰九域志

    十卷。王存等奉敕撰。王存(1023-1101),字正仲,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省)人。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历三馆。神宗元丰年间,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 汉魏石经考

    三篇 清刘传莹撰。传莹字椒云,汉阳(今湖北汉阳县)人。此书是传莹同乡黄元吉根据传莹孙子的藏稿付印的。书分三篇,共十三目。前有光绪十二年黄元吉,光绪十年姚晋圻两人的序,后有光绪十年田明昶的跋。上篇考汉石

  • 外科医宗

    四卷。明陈实功(1555-1636)撰。陈实功,字毓仁,号若虚,崇川(今江苏省南通市)人。以长于外科而著医名。此书成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反映了作者行医数十年所积累的经验。卷一为痈疽门,卷二为

  • 诗经讲义

    十二卷。补遗三卷。朝鲜丁若镛(1762-1836)撰。丁若镛字美庸,号茶山,又号与犹堂,朝鲜李朝文学家、哲学家、实学派的集大成者。著作编为《与犹堂全书》传世。《诗经讲义》为《与犹堂全书》第一卷至第四卷

  • 安甫遗学

    三卷。清江承之(1783-1800)撰。承之字容甫,安徽歙(今歙县)人。十四岁从张惠言学读,后治经,学郑氏《礼记》及郑氏他书,并及先汉诸儒之说。年仅十八,因病而卒。所著有《周易爻义》《虞氏易变表》、《

  • 春秋比

    二卷。清郝懿行(详见《易说》)撰。该书撰成于嘉庆十四年己巳(1809),刺取《春秋》前后经文,分别部居。他以方苞《春秋比事》一书便于省记,删其繁复,订正舛误,以经证经,借以发挥经义。该书有清道光七年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