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颂
二卷。明方时化撰。该书是方氏《易》学的第二种。上下卷各有九十“颂”,前后泛言象数,中间除个别两卦共一颂外,大都每卦一颂。颂的内容仍不脱佛家宗旨,书之体例则欲仿焦氏《易林》。《四库全书总目》据江苏周厚堉藏本著录存目。有明刊《方氏易学》本。
二卷。明方时化撰。该书是方氏《易》学的第二种。上下卷各有九十“颂”,前后泛言象数,中间除个别两卦共一颂外,大都每卦一颂。颂的内容仍不脱佛家宗旨,书之体例则欲仿焦氏《易林》。《四库全书总目》据江苏周厚堉藏本著录存目。有明刊《方氏易学》本。
一卷。旧题春秋时晋国师旷撰、西晋张华(232-300)注。师旷,字子野,生卒年籍贯均不详。目盲,善弹琴,为晋国乐师。据史书记载,其辨音能力极强,听音能知交战双方的胜负,听乐能知国家的兴盛衰亡。相传著有
二卷。清江顺怡(约1862年前后在世)撰。江顺怡字秋珊,自署愿为明镜室主人,安徽旌德人。顺怡尝撰《词学集成》,亦明于词之源流派别者。此集以流畅之笔,写抑郁之怀,然往往露而不蓄,意尽于辞。集中多追和饮水
二十卷。明吴鹏(约1538前后在世)撰。吴鹏,字万里,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3)进士,参议黔中,奉诏谕安南,督理漕河,有政声。后官终工部尚书。著有《飞鸿亭集》。“飞鸿亭”乃
五卷。不著编者姓名。书中取汉章帝以下至元人章法,按韵编排,每字之下,各著书写之人。此书用韵是依《洪武正韵》,可推测作者为明代人。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
二卷。元曾先之撰。曾先之,字从野,庐陵(今属江西)人,自称“前进士”。其书主要节录十八史文,文字简略,书前冠以“歌括”,尤为弇陋。盖当时乡塾课蒙之本,与时人胡一桂《古今通略》相比,逊之远甚。
八卷。罗日絅编著。罗日絅,字尚之,江西南昌人。明万历十三年(1585)举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分八卷,计《北虏志》一卷,《东夷志》一卷,《西夷志》三卷,《南夷志》三卷。书中所称虏,即指我国边远地区的少
三卷。清俞樾(1821-1906)撰。樾字阴甫,浙江德清人。《吕氏春秋平议》为樾《诸子平议》之第十种。在这部书里,樾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如《贵公篇》“大疱不豆”,豆读为剅,《先己篇》“故事莫功焉”,训
二卷。元赵友钦撰,明王祎(1322-1373)删定。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明初与宋濂同修《元史》,官翰林待制。有《大事记续编》《卮辞》《王忠文公集》等。王氏称《革象新书》芜冗鄙陋,便“为之纂次,削其
二十三卷。明方孔炤撰。孔炤字潜夫,号仁植,安徽桐城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被人劾罢逮治。崇祯末恢复原职,屯田山东、河北,兼理军务。事迹附见《明史·郑崇俭传》。该书是
二种二卷。清阮福撰。阮福字小芸,江苏仪征人,阮元之子,曾任甘平凉府知府、湖北宜昌府知府。是书二种为《文笔考》、《滇南古金石录》。前者乃阮元官任广东时,以“文笔”策问学海堂诸生,而命阮福先对答,阮福考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