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咫学读经记略

咫学读经记略

一卷。清末杨澄鉴撰。澄鉴字伯衡,安徽省桐城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多能自立新说,阐述经意于文字训诂之夕下。如推阐张惠言《易》合《周礼》之义,根据《易》家来征《周礼》。谓《礼记·月令》本于《吕氏春秋》,故多搀秦制入周制,书中迎春秋则言诸侯,而迎夏冬则不言诸侯,当时秦庄王、秦襄王时代之制,并非有缺文。谓《诗经·小雅·梦茨》所言“神保”,似为庙中木主。又据《尚书·康诰》蔡传驳《书》序,谓篇内称“朕其弟及寡兄勗”,又屡称文王,无一语及文王,定为康叔之封在武王之时。又谓郑玄笺《诗经》云平王作平定之王,齐侯作齐一之侯,后儒多以郑玄滥改前王谥法为疑,遂援《诗经·商颂》中颂成汤曰“元王”曰“武王”以证郑说,认为这种称谓,如同后世加徽号一样。此说虽似有理,但终嫌根据欠充分。他篇都能不蹈陈言,体现其好学深思特点,只是其论述有时太简略。《咫学读经记略》有光绪刊本。

猜你喜欢

  • 思辨录辑要

    三十五卷。清陆世仪(1611-1672)撰。世仪字道威,号桴亭,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尝从刘宗周问学。明亡,隐居讲学,历主东林、毗陵、太仓诸书院。著有《宗祭礼》、《三吴水利志》、《书鉴》、《诗鉴》

  • 御定全唐诗

    九百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定。此集为唐代诗歌总集。又称《全唐诗》。系清彭定求、沈二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鋐、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俞梅等十人,在曹寅组织下奉敕,以季振宜

  • 澂秋馆吉金图

    二卷。清陈宝琛撰。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同治七年(1868)翰林。本书二卷,由孙壮(伯恒)编辑。陈氏的先世所藏殷周古铜器甚多,丁卯(1927)秋,鸠工传拓,编订为《澂秋馆吉金图

  • 姑山事录

    八卷。清吴肃公(详见《诗问》)、杜名齐合撰。记述明末沈寿民事迹。沈寿民字眉生,宣城人。崇祯中巡抚张国维荐之于朝。曾上疏弹劾杨嗣昌夺情误国、熊文灿不能制敌之罪。后归隐姑山。吴肃公、杜名齐皆其门人,乃作此

  • 诗经精义

    五卷,附一卷。清代黄淦撰。黄淦字纬文,浙江仁和人,乾隆庚子(1780)举人。生卒年不详。是书首有汤诰序及淦自序,末有门人汤春生跋。卷首总论,《国风》、《小雅》、《大雅》、《颂》,各为一卷,后附序传,为

  • 重校方言

    十三卷,附《补遗》一卷。清卢文弨校。卢文弨(1717-1796)字绍弓,一作召弓,号矶鱼,又号抱经、石鱼、粲斋,晚年号弓父,学者称抱经先生。原名嗣宗。浙江余姚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授翰林

  • 北山小集

    四十卷。宋程俱(1078-1144)撰。程俱,字致道,衢州开化(今浙江衢州)人。以祖荫,补苏州吴江县主簿。后举进士,累迁将作监丞。又以撰述荐,迁著作佐郎。宣和二年(1120)进颂,赐上舍出身,除礼部郎

  • 墨池堂法帖

    四卷。明章藻(1547-?)刻。章藻,字简父(一作仲玉),工书善摹刻,其父即当时苏州、无锡带著名木版刻工,章藻亦以镌刻显名,《停云馆帖》等即出其手。《墨池堂法帖》为其家藏刻帖,共四卷。其中第一卷为钟元

  • 汉诗统笺

    三卷。清陈本礼(1739-1818)撰。陈本礼字嘉会,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生平事迹不详。为嘉庆年间诗人。《汉诗统笺》共包括郊祀歌、铙歌、安世房中歌三部分。陈氏以为读汉诗以上述三种最难读,而这三种诗

  • 正修录

    三卷。清代于准撰。于准字莱公,永宁(今属山西)人,官至贵州巡抚。此书根据清代于成龙(作者之父)《杂钞》手稿与蔡方炳所撰的格言集《愤助编》增改而成。此书共摘录历代诸儒家计一百三十人的修身处事格言,不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