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韵四声正

唐韵四声正

一卷。清江有诰撰。有诰生平见“音学十书”。古音声调问题,诸家之说至为纷歧。陈第谓古无四声;顾炎武谓古人四声一贯,又谓入为闰声;江永谓古有四声,但《诗》韵可四声杂用;段玉裁谓古无去声;孔广森谓古无入声;王念孙初从段氏之说,晚年则谓古有四声。有诰亦曾主古无四声说,至写作此书时则认为“古人实有四声,特古人所读之声与后人不同”,谓陆氏编韵时不能审明古训,特就当时之声误为分析,因撰此书,以古人音读正唐韵四声之误。仿《唐韵正》例,每一字大书其上,博采三代两汉之文分注其下,谓古当入某声而陆氏误入某声,如古平而误入去声、古上而误入去声等。所搜辑之材料,对于考查古音调类及各字当归何类,是很有价值的。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谓当以古音所归调类正《广韵》所归之类,且斥《广韵》之归类为误,则殊不近情理。是书收入《江氏音学十书》及《音韵学丛书》、《广仓学宭丛书》(甲类第二集)。

猜你喜欢

  • 诗陆氏疏疏

    二卷,清焦循(1763-1820年)撰。焦循,字理堂,江苏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清代著名学者,与阮元齐名。嘉庆六年(1801)举人,后隐居。著有《雕菰楼文集》二十四卷、词三卷、诗话一卷及《曲考》、

  • 湖南丛书

    八种,六十九卷。湖南丛书处编。丛书无总目,又无编者名氏,据丛书所收各书序跋为彭公望,刘腴深、刘宗向、孙文昱等人所作,估计以上诸人即为丛书编者。丛书所收八种均为湖南乡贤著述,计唐人两种:刘蜕《唐刘蜕集》

  • 东白堂词选初集

    十五卷。清佟世南编。世南字梅岑,辽宁辽阳人,生卒年不详。世南鉴于唐宋词有《花间》、《草堂》诸集,明词选却无善本;清词家有《倚声》、《今词》二选,但搜罗未富。故与陆进、张星耀商榷去取,合明清词人所著汇为

  • 建文年谱

    二卷。明赵士哲编撰。士哲字伯,山东东莱(今莱州)人。该书记明建文帝始末,从洪武十年(1377年)出生始,迄正统五年(1440年)迎居西内止,皆据程济《从亡随笔》一书而成。每条下引证诸家之说而附以己说,

  • 释骨

    一卷。清沈彤(详见《周官禄田考》)撰。此书为沈氏择取《内经》中所载人身诸骨,又参以其他书中有关内容,加以注释、辨正撰写而成。书中辨正之处颇多,如经筋篇:“足少阴之脉,循耳后上额角”,沈氏认为“额”字乃

  • 上饶县志

    ①十六卷,首一卷。清汪文麟等纂修。汪文麟,江苏易山(今属安徽省)人,拔贡出身,乾隆年间任上饶知县。《上饶县志》乾隆九年(1744)刻印。此志各门皆冠小序,所加按语,亦皆有据。如人物志陈苑传,加按语云:

  • 孤儿编

    三卷。清汪喜孙撰。喜孙字孟慈,后改名喜荀,嘉庆十二年(1807年)举人,官至怀庆知府。喜孙传家学,长于考据,此编乃述其父汪中学行之作,因喜孙生九岁而中殁,故谓之《孤儿编》。汪中(1744-1794)字

  • 啸余谱

    十卷。明程明善撰。程明善字若水,歙县(今属安徽)人,生卒年不详。天启年监生。著有《啸余谱》。本书共十卷。所载皆为词曲谱。词曲原可按板而歌,又以歌源出于啸,故名之为“啸余”。集中首列啸旨、声音、度数、律

  • 蜀石经残字

    一卷(百一庐丛书本)。清陈宗彝刊。宗彝尚刊刻过《汉熹平石经残字》。此书前有其父醒斋老人序,次为《毛诗》及《注》残字,后附道光五年独抱居士跋。次为《左传》及《注》残字,后附助刊各家姓名及道光八年宗彝和顾

  • 剩言

    十四卷。明戴君恩(生卒年不详)撰。戴君恩,字忠甫,一字紫宸,澧州(今湖南省澧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553)进十,历工部主事,督修永陵,有功;监军讨平奢酋之叛,历官都御史,巡抚山西,官至四川兵备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