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困知记

困知记

二卷,《续记》二卷。《附录》一卷。明罗钦顺(1465-1547)撰。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泰和(今属江西)人。弘治六年(1492)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弘治十五年(1502),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正德三年(1598),遭宦官刘瑾打击,削职为民。正德五年(1510),复职。后历任太常卿、南京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辞职归里后,家居二十余年,潜心治学。其学上承张载,吸取了张载宇宙观中的唯物论观点,并加以发展。著有《整庵存稿》、《整庵续稿》等书。此书为作者的言论汇编,大旨为扬儒抑佛。《困知记》成于嘉靖七年(1528),共一百五十六章。《续记》成于嘉靖十年(1531),共一百一十三章,补《困知记》中意有未尽者。《附录》为作者与人论学书信六首。他在书中提出理依于气的气一元论观点,认为理气之理,不是气外别有一理。盖通天地,亘古今一气而已。气是运动的,一动一静,一往一来,循环不止。自然界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兴衰治乱,皆是气活动的结果。并否认气上有主宰之说,认为气的运动变化“有莫知其所以然而然”者,所谓“理”、“太极”也不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主宰。他在书中对“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产生怀疑,用洛学的“理一分殊”之说来解释人性。认为人和物皆来源于阴阳之气,此谓“理一”;世界上人和物各各不同,谓“分殊”。关于“道心”和“人心”,他认为“道心”即“性”,“人心”即“情”。“道心”为主宰,为体。“人心”为用。两者是体用关系,不可分离。主张通过道德修养,达到以“道心”制约“人心”,以性制约情。主张既要承认人皆有欲望,又应对欲望加以节制。他在书中对陆九渊、王守仁、湛若水的思想观点和禅学都有所评论,目颇具有理论深度。此书为罗钦顺的代表作,深为理学家所推重,明代学者高攀龙称此书为自唐以来排斥佛学最有力的著作。有明沈维鐈刊本,明刊《三先生语录》本,清康熙九年(1670)刘炳刊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明善斋集

    十二卷。《奏议》二卷。明薛天华撰。天华,字君恪,号南塘。福建晋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广东右布政使。天华风度清爽,神情俊逸。官南刑部主事,考满诣京师。因触犯严嵩,经过七年才得

  • 左传经世钞

    二十三卷。清魏禧((1624-1681)撰,彭家屏参订。禧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今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康熙十七年举博学宏词,以疾辞。魏禧与兄际瑞、弟礼皆以文章称,时人号为“宁都三魏”,兄

  • 天佣子集

    十卷。明艾南英(?-1647)撰。艾南英,字千子,号天庸子,江西东乡人,官至兵部主事,改御史。七岁作《竹林七贤论》,学识渊博,莫不周悉。与同郡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收兴文化为己任,被世人称谓“章罗陈艾

  • 静修斋易经解

    无卷数。清仇景仑撰。仇景仑字嶰伯,甘泉人。生卒年不详。此书自上下经至杂卦,依次进行注释。先详尽罗列汉宋诸儒对易卦的解说,然后自己加以评论。书中所取宋注,以程传本义为主,但经常批评宋注空谈义理。所取汉注

  • 吏学指南

    八卷。元徐元瑞撰。徐元瑞,吴郡(今苏州)人。身世不详。本书成于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据作者自序称,“善为政者,必先于治,欲治必先明乎法,明法然后审刑,刑明而清,民自服矣。所以居官必任吏,否则政乖

  • 北窗炙輠录

    一卷。宋施德操(详见《孟子发题》)撰。“炙輠”,刘向《别录》注:“过字作輠。輠者,车之盛膏器也。炙之虽尽,犹有余流者,言淳于髡智不尽,如炙輠也。”以其名书,取司马迁《史记·孟荀列传》:“淳于髡久处,时

  • 绀珠集

    十三卷。作者不详。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绀珠集》十三卷,朱胜非编百家小说而成。以旧说张燕公有绀珠,见之则能记事不忘,故以为名”。其所言体例、卷数皆与今本相合。然而,在此书书首有绍兴丁巳灌阳令王

  • 郭子

    一卷。晋郭澄之撰。郭澄之字仲静,阳曲(今山西阳曲)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东晋和南朝宋交替时代,于宋刘裕时官至相国从事中郎,封南丰侯。《郭子》为轶事小说集,记两晋上层社会人物的言语谈论、人物品评、轶闻琐

  • 类纂古文字考

    五卷。明都俞(生卒年不详)撰。都俞字仲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考其序跋,此书作于万历年间(1573-1619)。此书以古文为名,实则取《洪武正韵》的字,按偏旁分类加以编排。共分314部,每部之中又按

  • 近报丛谈平虏传

    二卷十九节。不题撰人,书首序署吟啸主人。据序文内容,吟啸主人当即本书作者,不知其真实姓氏。书叙明末崇祯年间满清入犯之事,序中有“今奴贼已遁,海晏可俟”语,则书当成于崇祯三年(1630)。每节有题目,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