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国榷

国榷

一百卷。明末谈迁(1594-1657)撰。迁原名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署“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人。明诸生,终身未仕。史学家,性喜博综,致力于子史百家之言及诸子历代掌故,立志编撰明史。除《国榷》外,尚著有《枣林杂俎》、《枣林外索》、《枣林集·诗集》、《北游录》、《西游录》、《海昌外志》、《史论》等。该书以《明实录》为本,参阅有关明代史书一百余种,历时三十五年,于顺治十三年(1656)完成。记事起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终于南明弘光元年(1664)。凡四百二十八万余字,其中万历以后七十年,篇幅居全书三分之一。迁撰该书,遍考群籍,广征博采,但并不盲目轻信。对一些史实,总要进行精审考订,从而使材料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凡实录及诸史所记失实之处,均予指明。明亡后,又大量收集明代建州史料、邸报、方志及官吏、遗民之口述等资料,进一步充实和订正。该书对于实录中所隐没及为清统治者所讳言的一些史实,皆直书不讳。其中建州女真由猛哥帖木儿至努尔哈赤间史事原委,可补其他史籍记载之不足。书中还收集了不少农民起义史料。对于时代重要事情的发生,常随事叙列作者与诸家议论,可供参考。惟叙述文字过简,脱稿后未作仔细复审,前后内容失于照应,同一事件先后叙述不一,甚至张冠李戴,画蛇添足,且于灾异祥瑞叙述太繁,是其短处。该书至清无刊本,只有少量抄本流传,未遭窜改。1958年中华书局首刊张宗祥依蒋氏衍劳草堂抄本和四明卢氏抱经楼抄本互相校补后重分的一百零四卷,又卷首四卷,记明文世系、地理、封爵、职官等。

猜你喜欢

  • 象形文释

    四卷。清徐灏撰。徐氏生平著述,见《说文解字注笺》。是书特为疏证许书所载象形字而作。卷首自序云:“皇古未有文字,先有物象,即有音声,声形谊三者交相为用,而不可须臾离也。夫确无可象而形有所拟,是故书契之作

  • 烟花债

    一卷。清崔应阶(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崔应阶,字吉升,号拙圃,别号研露楼主人,湖北江夏(今武汉)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任山东布政使,不久迁山东巡抚,乾隆三十二年(1767)调浙闽总督。有杂剧

  • 熹平石经周易残字

    熹平石经《周易》残字,汉时原刻,近世从洛阳出土,是所有出土熹平石经中规模最大,存字最多的一块。出土时石即中断为二。上石最初归文氏,后来归合肥李氏。下石归陕西于氏。此书是未归文氏、于氏之前的拓本。字刻在

  • 诗传名物集览

    十二卷。清陈大章撰。陈大章,“章”一作“璋”,字仲夔,号雨山,黄冈(今湖北黄冈)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以母老乞归,遂杜门读书。工诗文,精名物训诂。《诗传名物集览》凡三易其

  • 屈子正音

    三卷。清方绩(生卒年不详)撰。方绩,字展仰,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此书道光本题“邓廷桢、方东树订补”(方东树,绩子)。卷首为邓廷桢序,次为自序,下为全书目录。全书三卷,上卷《离骚》、《九歌》,中卷《天

  • 余姚县志

    二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周炳麟修、邵友濂、孙德祖纂。周炳麟,余姚县知县。此志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全书二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疆域、山川、城池、公廨、风俗、物产、祥异、水利、田赋、学校

  • 在陆草堂集

    六卷。清储欣(1631-1706)撰。储欣字同人。江苏宜兴人。生平见《春秋指掌》(辞目)。储欣早年以八股文负名东南沿海,其古文谨洁明畅,有唐宋家法,大致与苏轼相近。储欣生前曾亲手编订文集,收文二百余篇

  • 惠来县志

    十八卷。清张玿美纂修。张玿美,陕西武威人,廪膳生员,邑举人。旧志始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林春秀,至康熙间查曾莱共四修。雍正八年(1730)特命直省郡县汇辑成书,备修《一统志》,县令张玿美开局修志

  • 李氏易解剩义

    三卷。清李富孙(1764-1843)撰。李富孙字既方,又字芗沚,浙江嘉兴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精小学,著作除此书外,还有《七经异文释》五十卷、《鹤征录》八卷、《后录》十二卷、《校经庼文稿》十八

  • 卜岁恒言

    二卷。吴鹄辑。吴鹄,清嘉庆前后邗江人,《贩书偶记》时令类著其书为“道光元年(1820)抱青阁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