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像赞
六卷。清吴高增(生卒年不详)撰。吴高增,字敬斋,嘉兴县(今属浙江)人。官山阴训导。该《圣贤像赞》勒成于乾隆十七(1753)年,共六卷,收像八十四幅,圣像摹自吴道子本,诸贤像则为山阴陆振宗所绘,像之标目为梁国治书,赞则为王澍书。其中第一卷为仁庙御制先制四配像赞,即梁诗正、彭启丰等各家题跋;第二卷为圣像及东配、西配、东哲、西哲书像;第三、四卷为东庑书像;第五、六卷为西庑书像。其中王澍书迹结体平正,可为后世学书之模范。有清山阴县学本。
六卷。清吴高增(生卒年不详)撰。吴高增,字敬斋,嘉兴县(今属浙江)人。官山阴训导。该《圣贤像赞》勒成于乾隆十七(1753)年,共六卷,收像八十四幅,圣像摹自吴道子本,诸贤像则为山阴陆振宗所绘,像之标目为梁国治书,赞则为王澍书。其中第一卷为仁庙御制先制四配像赞,即梁诗正、彭启丰等各家题跋;第二卷为圣像及东配、西配、东哲、西哲书像;第三、四卷为东庑书像;第五、六卷为西庑书像。其中王澍书迹结体平正,可为后世学书之模范。有清山阴县学本。
六卷。清黎曙寅撰。曙寅字健亭,汝州(今河南临汝县)人,乾隆时举人,官至六安知州。此书卷首有其子中辅序,称此书前后花费二十余年始撰成,凡十数易稿。书中首列邵子河洛及先后天诸图、启蒙诸说、卦变各图。自序云
二卷。清万树撰。万树生平详见《空青石传奇》条。此剧二卷,内容叙写书生虞柯寄寓开封尼庵邻家,托尼姑向祝翰林孤女凤车借《汉书》,其书乃凤车手批之本。虞生看过对其产生爱慕之心,还书时将己作《玉壶乐府》附上,
二卷。叶德辉撰。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宋高宗定都临安(今杭州)后,曾于国史馆建秘书省,搜访遗阙,优赏献书,馆阁所藏,日渐丰富。当时汇次书目得四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至宋宁宗时又得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三卷,
一卷。清吴垌(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吴垌字季野。宣城(安徽芜湖)人。生卒年均不详。其此集为其遗文集,乃后人编定。王士祯《居易录》称他“文学战国短长及管、韩、荀卿子作言准确以拟权书。其《正学》、《观
九十卷。清吴鼎撰。此编采用宋朝俞琰,元朝龙仁夫、吴澄、胡一桂,明朝来知德、钱一本、唐鹤徵、高攀龙、郝敬、何楷十家之说。其论辨去取,别为附录十卷。可能是认为汉、唐旧说略备于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宋儒新义
三卷。三国魏曹丕(187-226)撰。曹丕字子桓,曹操长子,曾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后立为魏太子,曹操死后为丞相。公元220年,代汉自立,国号“魏”。曹丕博学多才,《三国志》卷二《文帝纪》称他“好文学
七十卷。明清之际孙承泽(详见《尚书集注》)撰。是编属杂记,所记只限于明代北京。分四个层次,首记建置、形胜、城池、畿甸;次记城防、宫阙、坛庙;再记官署;终记名迹、寺庙、石刻、岩麓、川渠、陵园共计十四门,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七卷。清杜知耕(详见《数学钥》)撰。自1607年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前六卷《几何原本》刊行以来,因其图、解、论、系条文众多,阅读甚有不便,杜知耕为推广此书,弘扬欧氏方法,使其简而能明,约而能该,故“摘其
四卷。明瞿俊(约1486前后在世)撰。瞿俊,字世用,号学古,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成化五年(1469)进士。初授江西崇仁知县,擢广西道监察御史,出按广右及滇南。号善执法,得宪臣礼,改江西道。掌三法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