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增修欧氏几何

增修欧氏几何

五卷,附四卷。清曹汝英(生卒年不详)撰。曹汝英,字粲三,广东番禺(今番禹)人。著有《直方大斋数学上编》十四卷(1903),《直方大斋数学上编附卷》二卷(1904),《直方大斋数学中编》四卷(1907),《算学杂识》十卷(1898),《普通数学教科书》六册(1906)。《增修欧氏几何》为介绍西方几何学的普及读物,此书五卷即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五卷内容。在卷一的开头有一段文字,似为全书前言,曹汝英谈及增修之目的:“欧氏之书,既论各种之形兼言数理,则一切度皆赅无矣。然欧氏所论数理,词旨幽深,非初学者所当务急。故泰西学生之习欧几里得者,止习前六卷〔第五卷亦有不习者〕及第十一卷而已。其余各卷所论者姑舍,是又因书中间有奥晦之词,且不能容括今日新理,故又增修之,以期利便初学,意至善也。今不揣简陋,师其法,以辑引编,题曰《增修欧氏几何》。”在书中,曹汝英增加了大量“原书未有之题”,同时还对其作必要的删节。对于原书的“界说”、“公论”均作了改动。如直线界说:“诸点所引之方向处处相同,则所成之线为直线”;平面界说:“面内任取两点,若以两点为界之直线恒贴面上,则此面为平面。”徐光启、利玛窦的译本的平面界说为:“平面二面平在界之内”,显然不及曹汝英的界说通俗易懂。还有曹汝英的圆的界说:“圆为平面形,以一线为界,自界到圆之中处作直线俱等。”圆径与半径界说:“过圆心作直线两端抵周者为圆径,自圆心至圆周之直线为半径。”平行线界说:“两直线同在平面内将两端引长至无穷不相离亦不相遇为平行线”。从以上所引卷一的部分界说可知曹汝英为了利便初学,对原界说作了较大的改动,增加了不少解释性的语言。在徐、利译本中有“公论”十九条,而曹汝英本只有公理十二条,他说:“据徐译本,本应有公理十九条,唯后七条近日西国几何教科书皆删去不读,故此编亦止列十二条。”对徐、利译本的文字叙述加以改动,变为用符号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叙述。《增修欧氏几何》中引用的符号有:“=”,“∥”、“L”(直角)、“∠”(角)、“⊥”(加)、“”(减)、“”(平行四边形)……,但字母未引用,仍以甲、乙、丙、……子、丑……代替。另一重大改动是将书中原来的题目分为:“一为求作之题,名曰法题;一为求证之题,名曰理题”,“然无论何种题,皆同一体裁,知其体裁,则作几何题时自不忙乱。”曹汝英对原书的增修主要是在附卷中,他所增之题,虽然绝大多数为西方初等几何书中所有者,但对中国人却是新颖的内容。如附卷一第一款“反求法”(即逆推法):“若将题目所求之事权作已知,反推题目所设之事,或推前之所学有何义理,与所设之事相关,则名曰反求。当反求时或须征引旧题或须作图,必谨记之。俟推得所设之事,或推得相关之理,乃反其次序,而顺列之,即得正求之法。”曹汝英认为:“反求法虽不能谓之定法,然法题往往可用此法求之,亦聊胜于无法也。”并列举理、法各一题说明反求法的应用。当代中算史家李迪认为:“这是首次在中国的数学文献上见到的有关逆推法的详细文字记载。”在附卷三第十题是“西姆松线”:“圆内有切界三边形,若于圆界上任取一点作垂线与三边正交,或与三边引长正交,则三垂线之端必同居一直线内。”在证完此题后曹汝英加注:“上圆戊庚线,西人称为子点至甲乙丙形之鲜氏线,此题乃鲜姆逊所立,因以其名名此线也。”附卷四第五题是著名的“九点圆”问题:“三角形从三角至对边各作垂线相交于正心点,次将正心点至三角之线各两平分之,则所分三点及三垂线之端并原三角形各边中点必同居一圆之界。”在附卷一第九款和附卷三第五款专门讨论轨迹问题,在说明轨迹内容的基础上曹汝英给出了轨迹定义:“无论直线曲线,若线内诸点恒与所设情节相符,而线外之点皆不相符者,购此线名‘点之公界线’。”“求公界线之题,大率分(甲)(乙)两级作之”,先按条件作出“公界线何在”,再证“公界线内无论何点皆与所设情节相符”。以上所引用诸项,均系首次见于中文文献。值得注意的是,在卷五第三定义后曹汝英解释了“几何”,他认为:“几何二字有两解,其一即若干之谓,此人人知者;其一乃任何度之谓,此则稍不易明者”。对著名的第五公设他认为:“此条公理,后人皆以为非极浅显,益尚有更浅之法可证其必相遇也。故学者暂可不相会之”。实际上这是独立不可证明的,欧氏几何正是以这条公理为特征。亦可知曹汝英尚不知非欧几何已经出现。对《增修欧氏几何》作出深入研究的是当代中算史家李迪的《曹汝英〈增修欧氏几何〉初论》(载《数学史研究文集第四辑》)。李迪认为:“《增修欧氏几何》一书,尽管内容是很浅显的初等平面几何学,可是却包括了不少对当时中国来说是很新颖的问题和思想,在《几何原本》研究史上应适当提及。总的来看,曹汝英的工作还是有意义的,值得肯定。”《增修欧氏几何》的版本有清刻朱印本六册本。

猜你喜欢

  • 合订禹贡山海经图注

    不分卷。清方之巩撰。方之巩为临湘(今属湖南省)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关于《山海经》,有人认为是禹、益所著,也有人认为是后人伪撰,方之巩在其自序中则说:“余读其书,记山川,则东西南北,确凿可据;论物产

  • 古诗纪

    一百五十六卷。明冯惟讷(?-1572)撰。冯惟讷字汝言,号少州。山东临朐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江西左布政使,所举多为民便。惟讷与兄惟健、弟惟敏,皆以诗文名齐鲁间。有《风雅广逸》、《楚词旁

  • 乐陶吟草

    三卷。明姚舜牧(1543-1622)撰。姚舜牧,字虞佐,乌程(今浙江吴兴南)人。万历初(1573)举人,官历新兴、广昌县知县。舜牧著有《易经疑问》,已著录。是集为康熙十二年(1673年)其曾孙淳显所刊

  • 东塘集

    二十卷。宋袁说友(1140-1204)撰。袁说友,字起严,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累官四川安抚使。嘉泰中,官至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说友学问渊博,留心典籍。官四川安抚使时,曾命

  • 魏三字石经集录

    一卷(石印本)。孙海波著。书分四篇,第一篇是拓本,第二篇是源流,第三篇是碑图,第四篇是古文。所录石经墨拓本,共一百八十七石。以三行直下式为正文,以品字式、古篆二体、古文一体、篆书一体、隶书一体诸石为附

  • 本朝王公封号

    一卷。奕赓撰。奕赓,见《谥法续考》条。是书专记有清一代宗室外藩、异姓王公贝勒封号以及侯伯嘉名。从开国至道光,上溯肇、兴、景、显四祖,然后追尊泽、庆、昌、福四王号,再记世、高、仁、宣四宗和继统以前曾封和

  • 梁溪遗稿

    一卷。宋尤袤(1127-1194)撰。尤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历太兴令,颇有政绩。迁太常少卿。绍熙初(1190),起知婺州,改太平州。累官给事

  • 尚元草

    十卷。明姚兖(约1582年前后在世)编。姚兖,字叔信,号元岳,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何三畏为作小传,称其少以事系狱,与诗僧同羁,因得其诗法。盖其派出自山林,故所作终无俗气。王稚登《序》称其诗清真古淡,

  • 诸教参考

    不分卷。西欧克拉格(生卒年不详)著,美国人赫士译。克拉格国籍不详。赫士有《光学揭要》一书,已著录。《诸教参考》共八章,取论神、论罪、论得救、论来世、论道德五大端,以基督教理攻诸教之说,也是基督教徒扬诩

  • 重修成都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李玉宣修,衷兴鉴纂。衷兴鉴,高县人,训导。《重修成都县志》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为十六卷首一卷,分十三门,依次为:天文、舆地、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列女、经籍、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