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社姓氏补录
一卷。清吴铭道(生卒年不详)撰。铭道字复古,贵池人,吴应箕之孙。该书即补应箕所著《复社姓氏》一书。铭道取朱彝尊与吴有关复社姓氏之著,互相勘校、订讹,并以彝尊论复社之语,作成此补录。现有《启祯剥复录》本。
一卷。清吴铭道(生卒年不详)撰。铭道字复古,贵池人,吴应箕之孙。该书即补应箕所著《复社姓氏》一书。铭道取朱彝尊与吴有关复社姓氏之著,互相勘校、订讹,并以彝尊论复社之语,作成此补录。现有《启祯剥复录》本。
一卷。清许振讳刻曾国藩之书。许振祎字仙屏,为曾国藩之门人,在曾幕府中四年。咸丰九年(1859)驻军抚州,许振祎求曾国藩书此册。内容有杜甫、苏轼、陆游七绝各一首。自为评跋。苏轼五言古诗二首,黄庭坚七言古
一卷。清不著撰人名氏。此书记弘光年间史可法有部将四人,为刘肇基、陈可立、张应梦、於永绶。其中於永绶最为桀黠,统骑兵百余,舟二百,令暂住京口。而於永绶与浙抚所调都司黄之奎部不合,渐成水火,发生冲突。於永
三十二卷。清闻人倓(生卒不详)撰。闻人倓,字讷甫,松江(今上海市)人。此书据王士祯《古诗选》,而为之详加笺注,是一部较好的五、七言古诗选本。王士祯是清初的诗坛盟主,其《古诗选》,意在阐明古今五、七言诗
十二卷,清周馥撰。周馥字玉山,秋浦人,曾官直隶总督,卒谥慤慎。此书以程颐、朱熹的义理,陈抟、邵雍的数术说为原本,探讨《周易》易理。前八卷为正编,直接抄取《周易折中》的释解,用以发挥经义。后四卷为附篇末
不分卷。清叶德辉(1864-1927)撰。事迹见《观古堂诗录》条。此集为作者辛亥(1911)以前所作,大都酬应之文,然明白醇实,固非泽于古者深,不能有此典雅。辛亥(1911)以后所作《陈氏庚焕、衢州孔
一卷。明黄金(约1538前后在世)撰。黄金,号莘溪,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二年(1523)进士。山东新城知县。著有《东游集》。是集为其赴新城游历时所记。黄金自出京师至济南,凡所游历,
二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撰。俞樾曾主讲杭州诂经精舍,此书即其自课之文。篇中解经,多有创见。如解《尚书》“纳于大麓”,谓“麓”为“录”,“录”即领录。“如其仁如其仁解”篇,谓孔子并不赞许管仲之仁
十八卷。明刘崧(1321-1381)撰。刘崧,初名楚、字子高,泰和(今属江西)人。八岁能诗,洪武三年(1370)举经明行修,改今名,官至吏部尚书。著有《槎翁诗集》(已著录)。此编为刘崧文集,共十八卷。
十五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黄氏在学术上推崇岐伯、黄帝、秦越人和张仲景,称他们为“四圣”,主张“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受方有执、喻昌影响,认为王叔和
十卷。明潘滋(生卒年不详)编。潘滋,婺源(今属江西)人,其他事迹不详。观海亭在山东蓬莱阁,为观海市蜃楼之地。嘉靖二十九年(1550),潘滋为登州府(今属山东)推官,本书即此间承台檄所辑古来诗赋碑记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