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义觉迷录

大义觉迷录

四卷。清世宗敕撰。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是清朝定鼎北京后的第三代皇帝。雍正六年(1728年),清朝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大案,即曾静反清事件。次年,清世宗在处理此案之后刊布了《大义觉迷录》。曾静(1679-1735),湖南永兴县人,因应试不第,闭门读书,受清初著名思想家吕留良反清思想的影响很大。雍正六年,他派弟子张熙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称岳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后裔,劝其效法祖先起兵反清。事发,被捕。在审讯中,清世宗得知曾与其争夺皇位的皇子允禩、允禩的追随者,在各地广泛宣扬他弑父篡立、杀兄屠弟的非法行为,以及吕留良“夷夏之防”等反清思想,严重损害自己的形象,危及清朝的统治。于是,他在严惩允禩等人的追随者及吕留良后人、徒弟外,对曾静、张熙等人网开一面,予以释放,并亲自撰写《大义觉迷录》一书,流行全国。雍正十三年(1735年)秋,高宗即位,将曾静、张熙凌迟处死,又宣布《大义觉迷录》为禁书,不得留传。该书四卷,卷一收录上谕二道、曾静亲口供词十三条;卷二收录上谕一道、曾静供词二十四条;卷三收录上谕五道、宽免曾静圣旨一道、曾静供词八条、张熙供词一条、内阁九卿请将曾静正法奏本、诸王大臣再疏清诛曾静题本;卷四收录上谕三道、曾静供词二条,以及曾静悔过后转而吹捧世宗和清朝统治的《归仁说》。《大义觉迷录》的内容都经过精心筛选,远没有包括曾静反清案件的全部资料。其中,清世宗对其弑父篡立、杀兄屠弟的辩解,不但苍白无力,而且是漏洞百出、欲盖弥彰。但其有关满族为华夏一员、有德者可为天下君的说法,还是正确的,充分体现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该书最早行世的,是雍正年间内府原刻本,以及外省多种翻刻本。光绪末年,革命党人印行铅印本,由香港仁社书局出版(不分卷)。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根据中华书局藏雍正间刻本,并以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雍正间内府刻本进行复勘后,排印了《大义觉迷录》(由耿清珩标点),但不是以单行本,而是以“资料”的形式,收入《清史资料》第四辑(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中。

猜你喜欢

  • 春秋逸传

    十四卷。清傅上瀛撰。上瀛,石首(今湖北石首)人。该书是作者研究《春秋》之作,有清光绪丙申(1896)典学楼刊本。

  • 勾股举隅

    一卷。清梅文鼎(详见《历算全书》)撰。勾股术是中算史上重要研究课题,《九章算术》的勾股章中讨论了在勾、股、弦三事中任择其二解三角形问题。后经王孝通、朱世杰等人的发展,由简而繁,代有进展。到了清代,勾股

  • 大唐传载

    一卷。作者不详。此书唐宋《艺文志》俱不载,《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书前有自撰小序,亦不题名氏。内容记唐初以至元和年间事,凡一百三十条,所载名臣言行,公卿事迹,颇为详细,多为史书所采用。但间及于诙谐谑语及

  • 春秋测义

    三十五卷。清强汝询撰。汝询字赓廷,溧阳(今江苏溧阳)人。著有《求益斋读书记》、《汉州郡县吏制考》、《垛积衍术》、《求益斋随笔》、《求益斋文集》等。《春秋测义》撰成于清光绪九年(1883)。作者认为《春

  • 海岱会集

    十二卷。明石存礼(生卒年不详)等撰。石存礼字敬夫,号来山。山东益都人。明弘治五年进士,官至知府。是书为明石存礼、兰田、冯裕、刘澄甫、陈经、黄卿、刘渊甫、杨应奎八人唱和之诗,八人结诗社于北郭禅林后编辑所

  • 王氏书苑

    十卷。明王世贞编(生平见《弇山堂别集》)。王世贞整理古书家言多至八十余卷。其抚郧阳时,曾选择其中十数种刻版,版藏于襄阳郡书斋中,因遇洪水而漂失。于是王世贞又以刻本五种给其弟王元贞,翻刻于金陵,题曰《王

  • 二铭草堂金石聚

    十六卷。清张德容撰。张德容,字松坪。衢州(今属浙江省)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官至湖南岳州府知府。刘喜海所藏金石,散归张德容者最多。张氏仿牛运震《金石图》的体例,自周、秦至南朝金石为一编,皆一一

  • 礼记外传

    一卷。唐成伯玙(详见《毛诗指说》条)撰。清张幼伦(生卒不详)注。幼伦吴郡人,事迹均无考。是书仿《白虎通》体例,就古礼制发挥义蕴,各有依据,大致以郑学为宗。而其论“寿过百二十为失归袄怪”,论“五运”涉及

  • 四书通叙次

    一卷。通疑似 一卷。清胡垣撰。垣字紫庭,江苏浦口(今江苏浦口)人。垣潜心四书,尝拟著《四书十六通》。曰通解字、通校勘、通体例、通节目、通旨趣、通汉宋、通别解、通算理、通文法。先刊成通叙次,通疑似二种。

  • 蕴亭诗稿

    二卷。清金綎(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金綎字连城。先世居广东,后移居江南,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贡生。官宣城训导。金綎工诗。少年时至京城,秋天游灵佑寺。著诗有“高云不碍静,晴日自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