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问
无卷数。明王守仁(1472-1529)撰。王守仁字伯安,谥文成。因曾筑室于绍兴会稽山阳明洞侧,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余姚(今属浙江)人,明弘治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学识渊博,开始研习词章,继而转承朱熹学说,又转入佛、老之学,最后专尚陆九渊学说,认为:“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王守仁学说以“心”为宗旨,提出“心即理”的命题,倡导“知行合一”,即“知之真切笃实处处即是行,行之明察精觉处即是知”(《传习录》上),力求贯彻“求理于吾心”的学术宗旨。他历官江右后,专宗“致良知”说,反对程、朱学派的“格物致知”学说,强调以内心体察天理,其思想集宋陆九渊以来心学之大成,世称“王学”,与陆学并称。著有《传习录》、《阳明先生乡约法》等书。《大学问》是王守仁的一部哲学语录,由其门人钱洪德辑录。此书成于嘉靖三年(1524),原是为解释有关《大学》中的几个问题而作。全书主要以“致良知”学说来阐述正心和格物的关系。认为物由心生,格物即是“正心。”认为“天地万物为一体”,要把个人的“良知”推及于天下,以至于万物,就要存天理,去私欲,即“明德”等项,这样才能做到“天地万物为一体”。此书收入《王文成公全书》。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国学会出版《国粹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