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易法象通赞

大易法象通赞

七卷。元郑滁孙撰。滁孙字景欧,处州(今浙江丽水)人。宋景定间(1260-1264)进士,曾知温州乐清县,迁宗正丞、礼部郎官。入元以后,因推荐而被授予集贤直学士。《元史·儒学传》具载其事迹,可参看。该书首为诸图,次以《中天述考》、《述衍》等说,终有甲辰、乙巳、丙午三年所作《习坎书院旅语》。其《中天图》后署曰“至元三十年十一月吉日宣召赴阙,儒人臣郑滁孙”,可见是他被荐时进献朝廷的。其《序》自言:“年逾五十,探索先天图,忽得中天元景。”所谓“中天”之说,始见于干宝《周易注》,朱元升衍之为《三易备遗》。但郑滁孙所说的“中天元景”实与干宝之说不同,大意是说:中天即天,因其运用合一居中,所以叫中天;又因其在生两之后、用九之前,所以叫中天。其象藏于互体,而义体现于文王、周公、孔子之辞。这些说法大都幽渺恍惚,不可究诘。郑滁孙从景定登第,到元世祖至元中,当已五六十岁,而此书之成在成宗之末,又在进图后十余年,及至嘉兴、温州升席讲经,年龄已相当大了。数十年自始至终所衍析的都不过是“中天”之义,又删《周易系辞传》以迁就己说,并牵合诸经加以证明,支离繁衍,终无归宿。自来以奇偶推《易》者病于穿凿,以老庄谈《易》者流于虚无。郑氏此书则以穿凿之数附会于虚无之理,两家弊病兼而有之,确实没有多大用处,所以《四库总目》仅存其目。

猜你喜欢

  • 垂光集

    二卷。周玺撰。周玺,字天章,号荆山,明代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弘治丙辰(1496)进士,官至礼科都给事中,为刘瑾所构,斃于廷杖,刘瑾败后,礼科给事中孙祯疏讼其枉,诏复官,荫其一孙。《垂光集》上卷载疏十

  • 易史象解

    二卷。明林允昌撰。允昌字为磐,号素庵,福建晋江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吏部郎中。该书取《易》象大义而各寻史实以配之,每卦为一解。《自序》称其本程传、朱义、诚斋、紫溪之说,而参以己见。但实际上

  • 两汉解疑

    二卷,明唐顺之撰。唐顺之(1507-1560)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字应德。嘉靖八年(1529年)会试第一。唐顺之与总督胡宗宪合作抗击倭寇有功,升为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唐顺之精通天文、地理、兵法、数

  • 燕诒录

    十三卷。明孙应奎(约1543前后在世)撰。孙应奎,字文卿,号蒙泉,余姚(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二年(1529)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后左迁山东布政使。著有《燕诒录》。是集凡十三卷。

  • 中和集

    三卷、后集三卷。元李道纯(1219-1286)撰。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又号莹蟾子,都梁(今属湖南武冈县)人,居仪真长生观。撰有《三天易髓》、《全真集玄秘要》、《中和集》、《清净经注》、《道德公元》

  • 祝氏事偶

    十五卷。明祝彦(生卒年不详)撰。祝彦字元美,山阴人。万历元年举人。本书采辑古代史传中记载古今事迹相同的内容,模仿《世说新语》的门目,分条引录,按类编次。旧目录所不能包括的部分,又分为天、地、人三部排列

  • 医学汇纂指南

    八卷。清端木缙(生卒年不详)撰。端木缙字仪标,当涂(今属安徽)人。此书成于康熙年间,为端木氏摘取古今医书,荟萃精辟之论撰写而成。书中每病之下,先详细辨明脉理,其次论述病因,然后为现证、治法,十分精洁明

  • 约章成案汇览

    五十二卷。清北洋官辑。是书分甲乙两编。甲编专载条约十卷,卷一是与俄国的,卷二是与英国的,卷三为法国,卷四美国,卷五德国,卷六瑞典、挪威、丹麦、荷兰、日本、西班牙,卷七比利时、意大利,卷八奥地利、日本,

  • 寒山帚谈

    二卷。拾遗一卷。附录一卷。有赵宦光(生平详见《说文长笺》)撰。此书本在《说文长笺》之中,后析出单行。其《说文长笺》穿凿附会,引据疏漏,尤为后世小学家所讥。但《寒山帚谈》一书则为书家所重,上卷共四篇,一

  • 陆玑疏考证

    一卷。清焦循撰。焦循(1763-1820)字理堂,江苏甘泉(今江苏江都县)人。清代著名学者,于经、史、历、算、训诂、音韵均有深究。嘉庆六年(1801年)举人,未赴礼部试。闭门读书著述,所撰甚丰,《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