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好逑传

好逑传

四卷十八回。又名《侠义风月传》。题“名教中人编次”、“游方外客批评”。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应是清初时人。因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一回提到此书,夏敬渠乃康熙、乾隆年间人,可推知此书在夏著《野叟曝言》之前。该书为长篇小说,叙述铁中玉和水冰心一对主人公屡经曲折终成眷属的故事。书中水冰心是明代山东济南府人,兵部侍郎水居一之女,美貌过人,且有胆有识。水居一因奸臣弄权被远谪边疆,水冰心的叔叔水运贪图兄长家产,日日托亲友为水冰心说媒,甚至与同县贵公子过其祖三次合谋抢骗水冰心,都被水冰心巧计躲过。过其祖又一次劫持水冰心,危急中被正直侠义的公子铁中玉救下。铁中玉因此被过其祖派人下毒,水冰心不避嫌忌,毅然将铁中玉接回家中调养,二人暗自相慕。其后过其祖勾通仇太监等反复暗算水、铁二人及其家,在水、铁二人中设障碍。而水、铁二人也为曾同居一室、恐伤名教而回避婚事。最后皇帝明察了水冰心的贞洁,点铁中玉为学士,封水冰心为夫人,令二人结婚并惩治了过其祖等。该书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得颇为鲜明生动。中心人物水冰心机智敏锐,临事镇定,又有非凡的风趣。她凭着聪明机智和勇气,与以水运和过其祖为代表的恶势力反复周旋斗争,善于抓住对方弱点,不动声色,摆下了调包换人、以石代轿等巧妙圈套,诱使对手上当,保护了自己,又让坏蛋们丑态毕露、气极败坏,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铁中玉的嫉恶如仇、见义勇为也刻划得十分感人。在对几个丑角如过其祖、水运等人的描写上,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尽情揭露和揶揄了他们的卑鄙愚蠢。同时,小说借这些坏人陷害水、铁二人的丑恶表演,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该书情节离奇,充满喜剧色彩。十五六处善恶相斗的情节,都是善者有惊无险,安然获胜;恶者则自食苦果,狼狈不堪,惹人捧腹。又有结构谨严,文辞秀美等长处。所以虽然它也有宣扬正统名教而让水、铁二人强抑感情而互相回避、乃至成婚尚不肯同居等悖理荒唐情节,但仍是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杰出之作。该书在国外有英、法、德文等多种译本,曾获得过德国文学家歌德的激赏。鲁迅说它“在外国特有名,远胜于其在中国”。(《中国小说史略》)有好德堂本,阿英旧藏。凌云阁梓本,藏大连图书馆。独处轩本,藏英国博物院、首都图书馆。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成柏泉校注本。1980年,中州书画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亦出此书。另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西湖书社(198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的版本,均题《侠义风月传》。

猜你喜欢

  • 钓台集

    ① 六卷。明陈文焕(生卒年不详)编。陈文焕,字静庵,陕西临川人。官浙江严州(今建德、淳安、桐庐一带)府知府。是集成书于万历四年(1576),依《钓台集》旧本,续以后来诗文,凡六卷,别无发凡起例之处。是

  • 直隶五河图说

    一卷。清黄国璋撰。黄国璋,宜兴人。好习河道水利等事。为河官治永定诸河。凡河道所经,切实调查,绘图贴说,以为根本救治之计,因之而撰此书。石印本,共一卷。主要记直隶五大干河脉络分合水势涨落情形以及疏涧之法

  • 道德真经集解

    四卷。宋赵秉文(约1159-1228)撰。赵秉文,滏阳(今属河北磁县)人,兴定元年(1217)授侍读学士。后晋礼部尚书仍兼侍读学士。撰有《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认为道与德相须而不相离,因此不将《老子》

  • 语录

    十九卷。清世宗(1678-1735)御撰。世宗,姓爱新觉罗,字胤祯。清代皇帝,年号雍正。1722至1735年在位。清圣祖即康熙第四子,初封为雍亲王。世宗雍正皇帝对佛教怀有特殊的感情,他推崇佛教的目的旨

  • 吟堂博笑集

    五卷。不著编辑者名氏。杂采隋、唐以来闺阁之作,以死节、劝戒、奇遇、题咏、寄情分为五类。惟首二卷尚以风教为宗旨,但采择多有不力。其后三卷则略显鄙秽。

  • 荣河县志

    ①八卷。清李长庚修,张殿珠纂。李长庚字宏庵,辽宁辽阳县人,康熙二年(1663)举人,康熙十二年(1673),任荣河县知县。在任期,仁慈爱民,德政颇嘉。张殿珠,举人,新宁知县。按荣志创修于明万历二十六年

  • 论语正义

    二十三卷。清刘宝楠(1791-1855)撰。宝楠字楚桢,江苏宝应人。著有《释谷》四卷、《汉石例》六卷、《宝应图经》六卷、《胜朝殉扬录》三卷、《文安隄工录》六卷、《愈愚录》、《清芬集》十卷、《宝应文征》

  • 张子和心镜别集

    见《伤寒心镜》。

  • 秋涧先生大全文集

    一百卷。元王恽(1227-1304)撰。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河南)人。任监察御史及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使。成宗时参与纂写《世祖实录》。集内包括诗文七十七卷,《承华事略》二卷,

  • 诗经偶笺

    十三卷。明万时华撰。时华字茂光,南昌(今属江西省)人,生卒年不详。以文名海内几四十年,不获一第。著有《溉园集》、《诗经偶笺》。是编成于崇祯癸酉(1633)年。大旨宗孟子“以意逆志”之说。其于自序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