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威远县志

威远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李南晖修,张翼儒纂。李南晖,通渭人,曾任威远县知县。张翼儒,平襄人。威远县志创修于明中叶邑令汪鲸,至乾隆李南晖任县令时,已二百余年,所存汪志仅有写本七十余页,李遂立意重修邑乘。翼儒系其姻娅,萍踪偶聚,相助为理。二人广搜博采,同时参阅各类史书,终成兹编。《威远县志》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共八卷首一卷,卷首为序、修纂姓氏、凡例、篇目次第说、诸图。正文分为:卷一,天文志。卷二,地理志。卷三,建置志。卷四,官师志。卷五,食货志。卷六,典礼志。卷七,人物志。卷八,艺文志。此志叙述繁冗,罔知体要。如建置下子目有树艺、惠恤,食货下有支存裁减。风俗入于典礼,人物下虚立理学儒林,艺文首载圣谕,是皆一得自足之儒,凭臆为之,而不知其大乖体制也。各门冠以小引,大多高谈空论,无参考价值。尚有民国二十六年(1937)石印补乾隆四十年本。② 六卷,清陈汝秋纂修。陈汝秋,江苏宝山人,乾隆进士,曾任威远县知县。嘉庆三年(1798)十二月,陈汝秋任县令后,曹吏以志进。陈披阅后,认为该书叙古今沿革,考据多疏,记河道源流,靖委未悉,遂萌重修志乘之心。后逢大府檄所属各送邑志,因取旧志校之,订其讹,辨其实,正其图经,均其道里,癖其伪体,汰其俚词,而成是编。《威远县志》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此志自天文以至人物,条分缕析,眉目清晰,足称精核。各门前冠以小序,侃侃而谈,亦颇蕴籍。可谓简明博洽,笔老气苍,不入寻常蹊径。惟以诰敕冠诸艺文之首,且不过五品以下诰命耳,以此自乱其体,乃使璧有瑕也。尚有光绪三年(1877)重印本和民国二十六年(1937)石印补嘉庆十八年刻本。③ 三编四卷,清吴增辉修,吴容纂。吴增辉,阳湖人,曾任威远县知县。吴容,岁贡,训导。兹编为威远县志第三编也。《威远县志》光绪三年(1877)刻本,共四卷。分为:卷一,姓名、凡例;天文志,含星野、井鬼图、井鬼步天歌、井鬼主应,舆地志,含沿革、疆域、形势、山川、水道图;职官志,含知县、儒学、汛防、典史,建置志,含城垣、万寿亭、公署、公馆、三费局、街道、社稷坛、神祇坛、先农坛、至圣庙,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节孝祠、奎文阁、武庙、文昌宫、龙神祠、火神祠、地隍庙、三皇庙、李公祠、津梁。卷二,食货志,含物产、仓储、户口、赋役、蠲政、权政、请领、军需、惠恤;学校志,含圣谕楼、申明亭、明伦堂、书院、义学、考棚、教场、演武厅、学额、学田、贫士田、风俗;选举志,含贡生、举人、进士、武举、武进士、荐辟、恤荫、仕宦、封赠;武备志,含兵额、铺司、炮台、火药局、器械、团练、砦堡。卷三,人物志,含忠节、忠义、孝友、行谊、寿民、流寓、坊表、丘墓;列女志,含贤母、孝妇、贞女、节妇、烈女、烈妇、寿妇、坊表;艺文志,含记、序、传、书、启、诗,杂类志,含古迹、金石、外纪、辨伪、祥异。卷四,附奉颁典礼暨田房诸契。此志编次既无体例,词笔更为平庸,立论多荒谬。山川一篇,杂以术者风水之说。封赠之表,俨若私家谱系。其贬李陈旧志也,谓详者近于琐屑,略者未免粗疏,今观邑志,实兼而有之。所谓三长,乃不一具。尚有民国二十六年(1937)石印补版本。

猜你喜欢

  • 石埭县志

    ①八卷,明黄蓥修,冯光浙等纂。黄蓥,江西赣县人,举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来任石埭县知县。冯光浙,石埭县司教。石埭县志自明弘治四年修后,已五十余年未经纂辑,且旧志历时既久,亦复残缺,无可稽考,黄

  • 大中尊注集解

    四卷。清韩浚编辑。韩浚字次山,安徽新安人。是书《大学》一卷,《中庸》三卷,大旨宗朱注,章有全旨,节有节旨,又逐句作解,以浅语说理并注重虚字及神气。解《中庸》尤晓畅。是书见解不尽主四大支之说,而条理分析

  • 七子诗选

    十四卷。清沈德潜(1673-1769)编选。(生平见《古诗源》条)沈德潜晚年选编其门下士吴地七人之诗成此书。其中有:王鸣盛《耕养斋集》二卷,吴泰来《古香堂集》二卷,王昶《履二斋集》二卷,黄文莲《听雨斋

  • 何猿叟日记

    一卷。清代何绍基(生卒年不详)撰。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一号猿叟。道光进士,官编修,精于经史研究,尤工于书法。著有《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驳正》、《诗文集》等。此书是作者在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

  • 商文毅公行实

    一卷。明商汝顾编。商汝颐,淳安(今属浙江)人,生卒及仕履不详,乃商辂之孙。商辂字弘载,号素庵,曾任兵部、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在内阁多年,后因宪宗时宦官汪直专权,辞官家居十年而死。乃明有名大臣,卒谥

  • 来云阁诗稿

    六卷。清金和(1818-1885)撰。金和字弓叔,号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人。诸生。擅诗,诗多长篇,具有散文化的特点。其诗篇多为反映社会政治之作。著有《秋蟪吟馆诗钞》。此编分六集。《然灰集》:撰者自

  • 黉中草

    一卷。《蜀中草》一卷。明董应扬(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董应扬,字于廷,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官翰林院待诏。《黉中草》乃其司铎安徽铜陵时所作。《蜀中草》乃其蜀闱分校时所作。自序谓五载署铜,一朝聘蜀

  • 周易通义

    十六卷。清庄忠棫撰。庄忠棫字中白,丹徒人。另著有《易纬通义》、《蒿庵遗集》、《静观堂文》等。此书原名《大圆通义》。作者于董仲舒之学十分倾服,欲合《周易》、《春秋》为一,仿《春秋繁露》作此书。其说易本于

  • 香谱

    ①《香谱》二卷。宋洪刍撰。洪刍,字驹父,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生卒年不详。绍圣元年(1094)进士,放荡江湖,不求闻达。靖康年间为谏议大夫,因罪被贬沙门岛(今山东蓬莱县北海中五十里)而卒。其著作除《

  • 东安县志

    二十二卷,清李光昭修,周琰纂。李光昭,字潜严,浙江山阴县人。由监生任武清县丞,乾隆八年(1734)任东安知县。周琰,字西序,浙江萧山县人。东安县志创于明嘉靖年间,后屡修之。乾隆十四年(1749),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