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婆数槃豆法师传

婆数槃豆法师传

一卷。陈代三藏法师真谛(499-569)译。真谛,梵文音译为“波罗末陀”,亦名“拘罗那陀”,又译为“拘那罗陀”,意译为“亲依”。为南朝梁、陈时代僧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印度优禅尼国人,后到扶南(今柬埔寨)传法。应梁武帝之请,于中大同元年(546)到达南海(广州),两年后来到建康(今南京)后游历各地,转而专心译经。他奉梁武帝之命,从清泰二年至承圣三年于正钦寺译出经论十部,二十卷。侯景之乱后,他避乱至广州,刺史欧阳请他住制旨寺译经,自陈永定元年至泰建元年,又译经四十部,共一百二十九卷。前后所译大都是有关无著、世亲所创的法相宗经籍。其译婆数槃豆法师传,即是宣扬此宗之作。《婆数槃豆法师传》大致记述世亲,无著事迹也见载其中。无著与世亲原是昆弟,世亲同名婆数槃豆沙,后人以婆数槃豆沙专指世亲。因此,此传就是世亲的传记。世亲,约四五世纪北印度富娄沙富罗国人,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他博学多闻,遍通典籍,后从师佛陀蜜多罗法师。有称他遍通小乘十八部教义。不信大乘,认为大乘是“非佛所说”。因无著苦劝,转从兄遍学大乘教义,并广著大乘论书,解释《华严经》、《大涅槃经》、《法华经》、《般若经》、《维摩经》、《胜鬘经》等。并著书详论瑜伽行派理论。著述很多,主要有《大乘庄严经论释》、《辩史边论》、《金刚经论释》、《十地经论》、《净土论》、《二十唯识论》、《唯识三十论颂》、《摄大乘论释》、《大乘成业论》、《大乘百法明门论》、《大乘五蕴论》、《佛性论》等书。《婆数槃豆法师传》对了解世亲生平及其佛教信仰等有一定参考价值。现见版本有大正藏本。

猜你喜欢

  • 草庐说经三种

    四卷。清诸锦撰。诸锦,生卒年不详,字襄七,别字草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雍正间进士,官金华府教授,乾隆初举鸿博,授编修,迁赞善(东宫之官)。诸锦长于词章,诗法黄庭坚、陈师道。兼治经学。《续修四库全书

  • 公羊经传异文集解

    不分卷。清吴寿飏撰。寿飏,浙江海宁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不见刻本,诸家书目也不见著录。编首有吴寿飏自序,序末题嘉庆六年(1801)海宁吴寿飏书于拜经楼。按:拜经楼是海宁吴骞的藏书楼,则吴寿飏为吴骞的后

  • 载花船

    四卷十六回。题“西泠狂生笔,素星道人评”,作者真实姓名无考。该书原全本著录为四卷十六回,现存残本或三卷十二回,或八回。成书于清初。拟话本小说集。三卷十二回本有三个故事,卷一和卷二是女人不守妇道、与人通

  • 十四经通考

    不分卷。未标明撰写者,只署“式楹”,根据卷首序言,“式楹”当是其字,序末有“白下星符氏记”,也不知姓名。本书虽然题名为《十四经通考》,实际上只有《礼记》类、《尚书》类、《四书》类、《春秋》类四类。《礼

  • 京氏易传

    三卷。西汉京房(前77-前37)撰。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京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氏。早年受《易》于焦延寿,汉元帝时以言灾异得幸,后为石显等所嫉,出为魏郡太守,卒以谮诛。京房是汉《

  • 丹溪心法

    五卷。元朱震亨(详见《格致余论》)撰,明程充(生卒年不详)校订。程充,字用光,号复春居士,明成化间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此书实为朱震亨弟子戴原礼根据朱氏所述及其有关学术观点编辑而成。明成化中又经程充参

  • 天长县志

    四卷。清江映鲲修,张振先等纂。江映鲲,字南溟,四川阆中人,举人,康熙元年(1662)来知天长县事。张振先,邑人,贡生。天长县志,一修于明嘉靖二十九(1550)县令邵时敏,再修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

  • 尚志居读书记

    四卷。清杨德亨(1805-1876)撰。杨德亨字仲乾,地州(今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人。恩贡生,候选教谕。后曾国藩闻其贤,屡招致之。遂上书曾氏,谓当以整顿学术为拨乱反治之本。有《尚志居集》、《补遗》等。

  • 朱子五经语类

    八十卷。清程川(生卒年不详)编。川字鄜渠,号春昙,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不遇,后官县丞。此书成于雍正三年,乃其肄业敷文书院时所刊,取朱子语录之说。包括《易》、《书》、《诗》、《春

  • 台湾纪事本末

    三十卷,即《台湾外纪》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