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钩命决

孝经钩命决

① 一卷。题云缺名。是书凡十条,其中“中国多孝则风雨时”一条,“孝旨如醴泉”一条,“作礼制乐,孝以事天,则景星见也”一条,“流深者其水不测,孝至者其敬无穷”一条,“正朝夕者视北辰,正性情者视孝子”一条,“不时谓之败岁,不孝谓之戮民”一条,《群书征引》未载。“三皇步,五帝骤;三皇驰,五霸骛。或称帝王,接上称天子,明以爵事天;接下称帝王,明以号令臣下”一条,其“或称帝王”以下《群书征引》也未载。“父之所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子养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其子皆奉承而续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一条与董仲舒《春秋繁露》第三十八篇文字完全相同。不知是仲舒引纬文,还是纬文误入。“春政不失,五谷蘖;夏政不失,甘雨时;季夏政不失,地无荒;秋政不失,人民昌;冬政不失,少疾丧;五政不失,百谷稚熟,日月光明”一条并见《尚书考灵曜》,当为误入。该书版本为《说郛》本。② 一卷。明孙珏(详见《孝经援神契》)编辑。孙珏认为,纬书言命者,数《元包》最好;以钩言者数《春秋》之文燿钩与《河图》之稽燿钩。是书所辑不注明出处,多混杂伪脱。如“孔子海口”八字,孙珏已收入《孝经援神契》,又重收于此。“水性则信”九字见于《王制疏》,只作孝经纬,孙珏也收于此。《王制疏》所引作“土性则智,水性则信”,孙珏妄为互易,实在有失古训。“东夷之乐”条,见于《周礼·春官》鞮氏疏,作“持矛持弓持钺持盾”,孙珏则作“持矛持羽持戟持干”,不知何据。是书语驳而不切,与其所辑《孝经援神契》无异。该书版本为《古微书》本。③ 一卷。清黄奭(详见《孝经》)编辑。是书本于赵在翰所辑,而以《古微书》以及清河郡本校之。与《古微书》同引者,共三十三条,其中文字有异者十条。与清河郡本同引者,共十五条,其中文字有异者八条。“或称帝王”二十五字,清河郡本接于“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五霸骛”之下,连为一条,并于此条下宋均注增“多步者行犹缓,骤则行之速。驰者则如奔,骛者则如飞。行缓则久,行速犹常,如奔则疾,如飞则一止而已。故霸不如王,王不如帝,帝不如皇矣”,凡五十三字。“情生于阴”条下,清河郡本增宋均注“阳气主于流进,故仁;阴气主于积聚,故贪也”二十字。赵本引《续汉书》注“天失仁”,“天”下注疑有缺字,而清河郡本直接作“天子”,较赵本为善。黄奭仍沿袭。另补二十九条,附于其后,仍用赵在翰考证而删其名。该书版本为《汉学堂丛书》本。④ 一卷。清赵在翰(详见《孝经纬》)编辑。所辑凡七十八条。其中第一条“圣人不空生,必有所制,以显天心。其为木铎,则天下法”中,“圣人”二句,《诗闷宫正义》引入援神契。第十四条“仲尼海口,言若含海泽也”,《艺文类聚》人事部引“孔子海口含海”入援神契。在翰于条下,均注明出处。其他书互引有同异者,也详加说明。“郊祀后稷”条,援杨应阶说,认为《礼》“王后蚕于北郊”,无“北郊祭地”之文。此云“祭地北郊就阴位”,证以《汉志》引《逸礼》云“祭地于泰,折在北郊就阴位也”,可据以补《礼》文之缺。是书引《古微书》数处,只有“钩象星也”四字,《古微书》讹作正文,在翰订为注。该书版本为嘉庆刊《七纬》本。⑤ 一卷。清马国翰(详见《孝经雌雄图》)编辑。题魏宋均注。是书以《古微书》为底本,开卷引“贲居子云”,作解题,可谓望文生义,不足为据。所采诸条,均注明出处,间或对《古微书》所遗有所补充。对《古微书》漏引、误收,国翰据《后汉书》天文志注、《周礼》贾疏、《北堂书钞》以及《广弘明集》或补引,或移正,或订正。又补入《北堂书抄》一条,《御览》三条,《周礼·春官》郑注一条,《周礼》贾疏一条,《礼记正义》三条,《文选》注十一条,《路史》注一条,《仪礼疏》一条,《后汉书》注六条,《诗正义》一条,《占经》四条,《礼记》郑注一条。另据《唐书·儒学传》“后稷为天地主,文王为五帝宗”二句,校《礼记正义》无二“之”字,为他辑本所未及。该书版本为玉函山房刊本。⑥ 一卷。清乔松年编辑。所辑凡七十二条,条下各注出处,兼及他书互引之异同,间或有考证。《周礼·大司乐》郑注,引“祭天子南郊就阳位”只云孝经说,而《周礼·地官牧人》疏,引“祭地于北郊就阴位”,两文成对,因收入此卷,又引《说郛》“作礼制乐,孝以事天,则景星见”条,谓“作礼制乐”当为“制礼作乐”。又《春秋左传》杜佑疏,引“《春秋》二尺四寸书之,《学经》一尺二寸书之”,而《通典·封禅门》引“六经册长尺四寸,《孝经》册长足二寸”,疑杜佑所说系括此意为之,另外别无出处。是书引《说郛》“三皇步,五帝趋;三王驰,五霸鹜”一条,其中“趋”字《御览》及旧本《说郛》均作“骤”字。是书亦引《渊鉴类函》一条。该书版本为纬捃本。

猜你喜欢

  • 二十一史论赞

    三十一卷。明沈国元编辑。国元字飞仲,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二十一史论赞》摘录二十一史“论赞”,加以圈点评识。读书有崇祯十年大来堂刻本传世。

  • 红杏轩诗钞

    十六卷。清宋世犖(约1800年前后在世)撰。宋世犖,字卣勋,号确山,浙江临海人。生卒年均不详,翰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官至教习、陕西扶风知县。著有《红杏轩诗钞》、《确山骈体文》、《周礼故书疏证》

  • 百川书志

    二十卷。明高儒撰。高儒,字子醇,自号百川子,籍涿州(今河北涿县)。虽为武将,却素喜读书习文,亦好藏聚,与福建陈第(1541-1617)皆为名重一时的藏书大家,且在藏书质量上尤胜一筹。此目仿照宋晁公武《

  • 永丰县志

    二十四卷,清夏显煜原本,付而保续修纂。付而保,字箕庵,河南嵩阳人,拔贡出身,官永丰知县。《永丰县志》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印。此志实遵康熙十年(1671)知县夏显煜所修邑志原本,略加增补,续辑而成

  • 东巢杂著

    二卷。不著撰者名氏。《四库》馆臣在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时,据浙江巡抚采进本首有陆鈛序,序中有“同邑人东巢子”字样,《四库》馆臣又依《两乡水利事宜》、《甬上耆旧诗小传》,考得此书为明倪复(生卒年不详)

  • 心斋约言

    一卷。明王艮(1483-1541)撰。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他生于从事盐业生产的灶户家庭,七岁受书乡塾。后因家境贫寒,随父经商。但他自学《孝经》、《论语》、《大学》,逢人质义

  • 麟经指南

    一卷。退修庵撰。退修庵,当为元末明初人,生平事迹不详。前有自序,称自幼习经,以举进士为业。兵火之后,因闲暇,就“条分大意,立题命意”,并引先儒破题。该书从《春秋》中拟定一些题目,并作出破题,供土子科举

  • 春秋经传通释

    不分卷。清张圣清撰。圣清字振顽,常宁(今湖南常宁)人。作者著此书的目的,是要《春秋》经义前后互相贯通,传义与传义互相贯通,经义与传义之间互相贯通。书中采用《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以辨订是非,采用《御纂春秋

  •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见《备急千金要方》。

  • 延祐四明志

    二十卷。元马泽修,袁桷撰。袁桷,字伯长,号清容居士。浙江鄞县人。少为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初,阎复等荐为翰林撰修,累迁至侍讲学士。袁桷博闻强记,熟悉掌故,精于史学,曾参修宋、辽金三史。又奉诏撰修无成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