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宝真斋法书赞

宝真斋法书赞

二十八卷。宋岳珂(1183-1234)撰。岳珂,字肃之,号亦斋,又号倦翁,其里贯不详。鄂国忠武王岳飞之孙,敷文阁待制岳霖之子。历任户部侍郎、淮东总领。是书俱以其家之所藏前人墨迹自晋唐迄于南宋,各系以跋而为之赞。其祖父岳飞之手迹则别为“鄂国传家帖”,附于书末,是为二十八卷。《宝真斋法书赞》凡二十八卷,大抵以类分编,前三卷为历代帝王帖,收自唐太宗,迄于宋宁宗。卷四收晋及梁陈真迹凡七幅。卷五、卷六为唐名人真迹,收欧阳询、颜真卿、怀素、许浑等名家真迹。卷七为唐摹晋人帖,多为二王之帖。卷八为唐摹杂帖,即摹智永及唐代名家帖,后有五代名人真迹二则。卷九至卷二十七则俱为宋名人真迹。是书以类分编,原本每类之首有总标,总标之下系以总赞,但《永乐大典》俱弃而不录,现篇中仅存二则可考其当日体例。现所录诸帖,晋唐以前,篇幅简约省少,帖下俱详细标注其行数或释文,后以说明性文字简叙其由来或流传,然后帖各为赞,品评其文。至南北宋名人真迹,即自卷九而下,因篇幅繁多,则连类为赞。而每帖之下,或行或草,几幅几行,题记涂乙等,详细附注。作者作是书时,正处朝廷南渡积弱之余,且承家难流离之际,故其间关涉世事者多发愤激烈,情见乎词。至于诸家古帖,尤证人论世,考核精审。其文亦能兼备众体,新颖百变,可谓以鉴赏而兼文章的典范。其间遗闻佚事,可以订史传之是非;其间短什长篇,亦可补文集之伪缺,如其论朱子储议一帖几及万言,其评许浑乌阑百篇殆逾千字,于考证颇为有功。且其所载诸帖、石刻得以流传的仅十之二三,墨迹仅存者更廖廖无几。《宝真斋法书赞》不愧为我国书法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书史资料汇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有《聚珍版本》、《闽覆本》、《八千卷楼》有旧钞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然疑录

    六卷。清顾奎光(1719-1764)撰。顾奎光字星五,江苏无锡人。他博学多识,1745年中进士,1753年官至湖南泸溪县知县,1759年调湖南桑植知县,直到1764年去世。顾奎光任职期间,因改进农业生

  • 书仪

    十卷,宋司马光(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后人称司马温公,陕州夏县涑水乡(现属山西夏县)人,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宝元时进士。治平三年(1066),献所撰修《通志》八卷,准自辟

  • 尚书讲义

    ①二十卷。宋史浩(1106-1194)撰。浩字直翁,一名若纳,两浙路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南宋著名政治家、经学家。绍兴十四年(1144)进士,孝宗为建王时,浩以司封郎中兼直讲,孝宗即位,迁翰林学士知制

  • 蠖斋诗话

    二卷,清施闰章(1618-1683)撰。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其生平详见《青原志》辞目。此集属于“偶然札记”(《四库全书总目》)之作,书中记载有关诗歌的九十二则随笔,往往由事及诗

  • 纲目订误

    四卷。清陈景云(详见《通鉴胡注举正》)撰。朱熹《通鉴纲目》成后,为其注释、补遗、订误者有宋尹起莘、周密,明张自勋及清芮长恤等。然诸家之说,或不甚确切,或有漏略。景云之书采摭诸家所未及,悉引据前史原文,

  • 杨格非传

    一册。撰者不详。英国梅益盛山东周云路合译。格非,英国在华传教士,咸丰五年(1855)进入中国,宣统三年(1911)回国,次年即去世。在华传教达56年之久。该书即述格非一生事实。现存广学会本。

  • 道德经编注

    二卷。清胡与高(生卒年不详)撰。胡与高,字岱瞻,黟县(今安徽)人。雍正癸卯(1723年)举人,撰有《道德经编注》。合其弟与宗附言又称《道德经编注附解》。《道德经》传至清代,不知几易其容,久失原貌。胡与

  • 钦定西清砚谱

    二十五卷。清于敏中、梁国治、王杰、董诰、钱汝诚、曹文埴、金士松、陈孝泳等八人奉敕编写,门应兆奉敕绘画。于敏中(1714-1779),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乾隆年间进士,初授

  • 青楼宝鉴

    见《海上花列传》。

  •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

    四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广宏明集》辞条。《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写于贞观九年(635),共二卷。贞观二十二年(648)增修成四卷。世称“云业疏”。该疏主要内容是:以四门释玄义,即教兴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