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乐堂集
十一卷。明王烈(约1497前后在世)撰。王烈,字正邦,别号寻乐,乐安(今江苏)人。生卒年均不详,成化弘治间诸生,其他事迹不详。明代诗文作家。著有《寻乐堂集》。该集共十一卷。文五卷、诗六卷。末附其族孙澄江府经历素节所撰《行实》一篇、载其论文、论经史之语。盖志大而学则未广。四库已存目。
十一卷。明王烈(约1497前后在世)撰。王烈,字正邦,别号寻乐,乐安(今江苏)人。生卒年均不详,成化弘治间诸生,其他事迹不详。明代诗文作家。著有《寻乐堂集》。该集共十一卷。文五卷、诗六卷。末附其族孙澄江府经历素节所撰《行实》一篇、载其论文、论经史之语。盖志大而学则未广。四库已存目。
无卷数。清陈兆成(生卒年不详)撰。兆成字慎亭,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县)人。此书作于康熙初,旨在发明朱熹《太极图说》之注。其论性,谓虽夹和在气禀中,而苟无习染之累,亦第于善之中,微分差别,若谓之有恶则不可
八卷。清王毓贤撰。王毓贤生卒年不详,字星聚,镶红旗汉军三韩(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人。官湖广按察使,一说贵州布政使。陈鼎《留溪外传》记狱吏汪金章事,曾提及王毓贤,称其勤于吏治,案无留牍。可见其颇有吏才。但
三卷。明姚福(生卒年不详)撰。姚福,字世昌,自号守素道人,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此书杂记作者读书所得及杂录耳目见闻等。共三卷,其首卷所述明初轶事,多为正史所不载者,可补正史之不足,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一百卷。宋晏殊(991-1055)撰。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景德初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尚书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进礼
四卷。清冯登府撰。冯登府,见《石经阁金石跋文》。书中所收录,上自商、周,下及唐、宋,并旁收东海诸国所出金石。其例差备,缺略甚多。本书可存之价值仅在第三卷以下,泛举了石刻诸品,并详其体例,考古学者偶有一
见《一鸿算法》。
二卷。明李当泰(生卒年不详)撰。当泰字元祉,泗州(今安徽泗县)人。万历丁未(1607年),殷城黄吉士督学江南,命当泰合张位《问奇集》、焦竑《字学》二书,纂为一编,遂成此书。首为六书大略,终以俗用杂字,
一卷。清毛先舒(详见《声韵丛说》)撰。认为道德智能高,学识渊博的圣人深知生死存亡的奥秘。乾道变化,完美的人希望人性善良,恪守人伦纲常的人愿人性善良,只有为善之人,才会有美妙的来世。先舒欲主佛教之说,却
十四卷。清刘体仁(1612-1677)撰。刘体仁,颖川卫(河南许昌一带)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有家难,弃官从孙奇逢讲学,后累官吏部郎中。体仁工诗文,又善画山水。著有《识小录》(已著录),《七
十六卷,首一卷。张其浚修,江克让、汪文鼎纂。张其浚,字印渠,浙江绍兴人,民国六年来任全椒县知县。江克让、汪文鼎,皆邑人。全椒旧志,始创于明弘治间,其后万历间县宰杨道臣,及清顺治间县宰白惺涵,复相继纂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