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尔雅音义

尔雅音义

三卷。唐陆德明(详见《易疏》条)撰。《尔雅音义》甄别比较诸家之说,择善而从。以郭璞注为基础,犍为文学、刘歆、樊光、李巡、孙炎五家注并加甄采;沈旋、旋乾、谢峤、顾野王诸说亦予参酌。诸家中唯郭注尚存,《音义》征引之旧说弥足珍贵。时或创发新意,驳正旧注之误。如《释诂》“洋”,《音义》曰:“音羊。洋,溢多貌。读羊者或为详,非也。”《音义》重点为博引群书以申发证明《尔雅》之说,如《释诂》“刺”,《音义》曰:“七赐反。《说文》云:君杀大夫曰刺。刺,直伤也。《周礼》:司刺掌三刺之法,以听狱讼。”黄季刚评价《音义》云:“详陆书体例可谓闳美;虽尚有漏阙,待后来之补苴;要之治《尔雅》者,必以此为先导矣”(《尔雅略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通志堂刻本犹其原帙”。他本多据是本翻刻。阮元校刊之《十三经注疏》本最为流行,校订亦精审。

猜你喜欢

  • 种莲岁稿

    六卷。《文略》二卷。明朱宪(1525-?)撰。朱宪为辽王朱植六世孙。初封句容王,嘉靖十九年(1540)袭封。隆庆二年(1568)以罪降庶人,国除。此编《岁稿》刻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时宪三十二岁

  • 紫桃轩杂缀

    三卷、又缀 三卷。明李日华(详见《梅墟先生别录》条)撰。李日华擅长书、画,此书亦以论书、画为主要内容,颇有可采之处。余皆为采拾古人说部文献,但均没其出处来源,无甚可采。收入《李竹嬾先生说部全书》以及《

  • 孟子大义

    一卷。唐迪风撰。迪风四川宜宾人。是书首有自序。中分五章,一为《辨义利》,二为《道性善》,三为《息邪说》,四为《政教》,五为《守先待后》。每章又分若干节,虽也贯串七篇而理解平庸,但未能畅发精蕴。唯论性善

  • 秘古阁帖

    四卷。清孙椿年辑。第一卷所收汉代黄琼、冯谭,东晋明帝,梁武帝,唐太宗,陶弘景。第二卷收唐代释怀素、杨凝式。第三卷收宋代朱熹。第四卷收元代赵孟頫。宋代大书家米芾曾有言:白首阅书,无魏墨迹。可见在北宋时魏

  • 三观义

    二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三观义》一书,是智析广本维摩玄义而成,共有二万余言。此书先分别培智,称之为四种十二因缘所生之法。次正解释中,开为七重,即:辨三观名,辨三观相

  • 五经字学考

    五卷。清成端人(生卒年不详)撰。端人字友端,阳城(今属山西)人。此书分五经各一卷,每字先以训诂,并及形声,兼辨俗写之讹。但是引据不够淹博,考证不够精密。《四库提要》据山西巡抚采进本著录于《存目》中。

  • 朝城县志

    十卷。清祖植桐修,赵昶等纂。祖植桐,辽东宁远人,康熙十二年(1673)任朝城县知县。考朝城县志,创修于明嘉靖时邑令周鲁。再修于万历时县令张泾。又五十余年后,邑人孟兆熊以个人之力重新纂辑邑乘。稿成,然未

  • 颐情馆诗钞

    二卷。《诗外》一卷。《续诗钞》一卷。清宗源瀚(1834-1897)撰。宗源瀚,字湘文,上元(今江苏江宁)人,官至温处道,兼职嘉湖和宁波府。精通地理,喜欢收藏,敏于吏事,曾在湖州兴水利,在宁波筹海防。著

  • 稚学

    不分卷。泰西莫家珍(生卒年不详)撰。莫家珍国籍未详,仅知为外国人,女医士,曾在山东行医。此书前半部分为译文,后半部分为原文。原文有子目而无章节,译文分为十二章。内容为论述微生物之学说。书前有莫家珍自序

  • 文通

    十卷。清马建忠(1845-1900)撰。建忠字眉叔,江苏丹徒人。年青时即研究西学,学会拉丁文、希腊文、英文和法文。1875年留学法国并任清使官翻译,回国后入李鸿章幕帮办洋务,曾去印度、朝鲜处理外交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