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大传考纂
三卷。清董丰垣撰。董丰垣字暨之,浙江乌程人,生卒年不详。此书完成于陈寿祺《尚书大传辑校》之前,虽然也是杂采众说,但主要还是以孙之騄、卢见曾二人的本子参校而成。卷首载有他父亲董熜的序,可能董丰垣是继承父学。其中此书引叶梦得曰:“伏生大传言不雅驯,以天地人四时为七政,以《金滕》作于周公没后,其流为刘向《五行传》、夏侯氏灾异之说。”董氏则认为叶说为非,并认为《大传》之作未必尽出于伏生之手,还认为伏生曾见过古文逸篇。此书有乾隆间槐古斋刻本。
三卷。清董丰垣撰。董丰垣字暨之,浙江乌程人,生卒年不详。此书完成于陈寿祺《尚书大传辑校》之前,虽然也是杂采众说,但主要还是以孙之騄、卢见曾二人的本子参校而成。卷首载有他父亲董熜的序,可能董丰垣是继承父学。其中此书引叶梦得曰:“伏生大传言不雅驯,以天地人四时为七政,以《金滕》作于周公没后,其流为刘向《五行传》、夏侯氏灾异之说。”董氏则认为叶说为非,并认为《大传》之作未必尽出于伏生之手,还认为伏生曾见过古文逸篇。此书有乾隆间槐古斋刻本。
一卷。清朱谨撰。朱谨号雪鸿,昆山(今山东诸城县附近)人。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此书前有康熙四十八年(1709)魏一川序,称作者岁易一稿,共费时三十年方撰定此书。但此书并非精益求精之作。书前列《中庸图》十
二卷。清马贞榆撰。本书上卷论“尚书学”的源流,下卷论伪《古文尚书》的破绽,以及各家的得失,大抵采用宋、元以来攻击古文者的成说,其中尤以清初阎若璩的观点为主。马贞榆认为,到了阎若璩时,东晋晚出之古文为伪
一卷。清程际盛撰。际盛原名炎,字焕若,号东治。江苏长洲县(今属江苏)人,乾隆庚子(1780)进士,官至湖广道御史。此书不但收集郑注明言故书之异文,并收读如读为之字,计《天官》三十余条,《地官》六十余条
一卷。英国傅兰雅(详见《化学卫生论》)译。此书为有关生理学说旧译本中较早的一部。原刻于《格致须知》三集中。旧刻多已失佚。此本为瑞思义校印本。全书共六章,分别论述全身骨骼、全体诸肌、消化诸部、全身血脉、
三十一卷。鄂尔泰等奉敕撰。鄂尔泰,已见前条。是书成于乾隆六年(1741),进呈于乾隆七年。计有八旗则例十五卷,绿旗则例十六卷。八旗、绿旗均有职制、公式、户役、仓库、田宅、军政、邮驿、关津、盗贼、杂犯等
二卷。清李宗澳撰。李宗澳,临川人。此书上卷为上经,下卷为下经,在诠释经文时,仿程传体例,只释六十四卦。李氏治易,反对抄袭旧解、陈陈相因的做法,因而在经说中能够直抒己见,不尽循旧诂。如在解释“同人伏戎于
六卷。清刘思问撰。思问字裕庵,河北赵县人(原书题庆源人即赵州),雍正举人,官至知县。此书名为《政余易图说》,实则图说仅一卷,余皆经文注释。另外,卷六以下尚有一册,释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不计卷数。自序云
四卷。清应是(生卒年不详)撰。应是,字敬非,号敬斋,宜黄(今属江西)人。康熙八年(1669)举人。笃学力行,绝意进取。著有《纵钓居文集》。该书以唐、宋注疏为主,参照陈选集注及各家之说。应是自注之文则以
五卷。明史记事撰。记事字义伯,号莲勺,陕西渭南人,进士,官至御史。作者感慨国家祀孔,自太学而外,只有府学还稍具形式,至州县则草率简陋,因而作此书。此书有关中督学陈启元等人作序及作者自序,共五卷:卷一卷
三十卷。清张荩修,沈麟趾纂。张荩字敬庵,三韩人,康熙十年以内国史院中书,出任金华府知府。金华自宋、元时有志,后均未流传于世。明成化时,始定府名,郡守周宗智为府志二十卷。万历时郡守王懋德续前三志。《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