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邱壑(详见《读大学偶记》)撰。是书随意涉笔,但语多见解。唯说“中庸”二字,谓《中庸》也是言礼之书,中是体,和是用。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用其中之谓中庸。”庸即用,致中和,则用中之谓,无时不
一卷。明葛一龙(1566-1640?)撰。一龙,字震甫,江苏吴县人。官云南布政司理间,于崇祯庚辰(1640年)卒于家。一龙以诗闻名吴中,曾著有《尺木斋诗选》、《新诗索解》、《滇茶百韵》、《鹧鸪集》诸书
四卷。清王筠撰。王筠字菉友,山东安邱(今山东安丘)人。官山东宁乡知县。是书《大学》一卷、《论语》一卷、《中庸》一卷、《孟子》一卷。前有自序,言“当年所读先儒之说遗忘殆尽,独存一己之私见。即其不背朱注者
四卷。清游绍安(约1738年前后在世)撰。游绍安,字不详,号心水,福清(今福建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元年(1723)进士。绍安工诗文。是集为游绍安诗文集。凡四卷,诗二卷,文二卷。其诗文多为绍安在
三卷。元和斯辉撰。和斯辉,又作忽思慧,生卒年及籍贯均不详。延祐年间曾任饮膳太医,著有《饮膳正要》一书。是书主要记载和氏任饮膳太医期间,取进献给皇帝的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各家本草、名医方术和每天所用的粮
七十二卷。清吴廷华(详见《周易疑义》条)撰。即《三礼疑义》第三部书,体例一如《周礼》,内缺《中庸》、《大学》二篇,注云《朱子章句》。概仿陈澔《集说》之例。前无《自序》,《周礼》、《仪礼》二书皆有《自序
①十三卷,附《补遗》一卷。清胡承珙撰。胡氏生平见“尔雅古义”条。是书成于道光七年(1827年)。胡氏自序云:“曩见东原戴氏横施驳难,仅有四科,予既援引古义,一一辨释,因复原本雅故,区分条流;又采辑经疏
二卷。明史册撰。史册,字义维,江苏吴江(今江苏吴江)人。隆平为明代苏州府别称。是书上卷记张士诚事迹,下卷记张士诚起事时义社十八人,张士诚三兄弟及其它忠烈志士,以及他们为张吴政权浴血奋战之事。还记叙了吴
三十六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璧,直隶大名(今河北今县)人,著名学者、经学家。其父崔元森治朱子之学,崔述幼承家学,年十四,即泛览群书。乾隆二十七年进士。从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
十卷。清王芑孙撰。王芑孙,字念丰,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乾隆举人。官华亭教谕。有《渊雅堂集》等著作。书名“广例”,盖广潘昂霄、王行二书之例。因潘、王二人专崇韩、欧,王氏则要打破这个界限。碑版文字韩、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