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骚心印

屈骚心印

五卷。清夏大林(生卒年不详)撰。夏大林,字用雨,号梅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此书称《心印》,取与屈原心心相印,设身处地理解屈原作品之意。夏氏先注《九歌》十一篇,置于箱中数年,因毛云孙阅后请注屈原全部作品,才相继注《离骚》、《天问》、《九章》等。《心印》以林云铭《楚辞灯》为主,参考朱熹,来钦之、黄文焕三家之说而写成,论韵部分参考沈约、李渔韵书。本书所列内容甚繁。计有夏氏《心印总约》七言韵句十二句,雍正十二年(1734)毛云孙序,总目。卷首录《史记·屈原列传》,加《年表》、《楚世家》、《七国舆图》,并附《七国图说》。正文包括:《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渔父》、《卜居》、《远游》、《招魂》、《大招》。后为“参与姓氏”,《发凡》十八则,参阅评论,夏氏《注屈骚书后》骚体一首,夏氏乾隆九年(1744)《自述》,子景颐《跋》。注释体例为:每小节后列注文,每段每篇后有段落、篇章大义。《天问》篇中有附辨,如《阴阳三合说》,“辟女岐无合之谬”,“辨山海经”、“璜台七成辨”等。解释字词音义较详细,注重整体篇构分析,对屈原全部作品背景有所考证,但欠深入,从《桔颂》自负正多,断为初至江南之作,称《惜诵》为被怀王见疏之始作,或有可采。而论述《九章》比照《九歌》,篇数也应合于十一篇,故将《渔父》、《卜居》纳入《九章》之中,这种牵合作法,毫无根据,为后人所不取。毛氏《序》称“读此书一洗前人之谬说”,乃过誉之言。版本有清雍正十二年(1734)刊本。清乾隆九年(1744)一本堂刊本、北京、湖南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滇南文略

    四十七卷。清袁文揆、张登瀛同辑。袁文揆,字苏亭,云南保山人。张登瀛,字翘岱,云南蒙化(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袁、张二人的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滇南,云南省之别称。此集之辑都为四十七卷,不求备体而分门

  • 经义知新记

    一卷。清汪中(1744一1794)撰。汪中字容甫,江苏江都(今扬州市)人,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诸生。七岁而孤,家贫不能上学,母亲邹氏授以小学、四子书。稍长,入书店当学徒,因此遍读经史百家,于是成为

  • 说经补遗

    一卷。清韩泰青(详见《说经》)撰。本书是《说经》一书的补遗。所补的只有生成之义、阴阳之义、教育之义三篇。其论生成,认为生中自有成,成中自有生,援引毛奇龄之说,而又增加了主客多寡之义。论阴阳,认为阴阳如

  • 史伯平先生所著书

    二种,二卷。清史致准(详见《尚书绎闻》)撰。二种为《尚书绎闻》一卷、《读左评录》一卷。两种本辞典均有专条介绍,可参阅。有光绪年间刊本。

  • 知非斋易释

    三卷。清陈懋侯撰。此书将《周易》中的名物、象义进行分类解释,体例同《尔雅》相似,为周易训诂之作。全书分三卷十四类。上卷共释七类事物,为释象、释辞、释位、释名、释义、释得、释失。卷中诠释三类,为释天、释

  • 云阳县志

    十二卷,清江锡麒修,陈昆纂。江锡麒,全椒人,曾任云阳县知县。陈昆,字友松,开江人,进士。云阳旧志,自乾隆年间纂修后,越百余年,至此始重修。《云阳县志》咸丰四年(1854)刻本,共十二卷。分为:卷一,序

  • 像抄

    六卷。明钱一本(1539-1617)撰。钱一本,详见《像象管见》条。该书虽以“像”为名,实则推衍陈抟之数学。分卦图二卷,附录书札及杂吟二卷,上下经解二卷。卦图把朱子《本义》所列九图衍为三十二图,图各有

  • 天台诗选

    五卷。明许鸣远(生卒年不详)编。许鸣远字有望。浙江天台人。自序说:为天台先正诗,多湮没失传,虑后学并此近今者而失之,因加搜罗。间入仙释及占籍之士。起南宋迄明,凡二百二十四家。搜采不可谓不广,然元以前仅

  • 四书随笔

    三卷。清杨树椿撰。树椿著有《读周易本义随笔》。是书《大学章句》一条,《中庸章句》三条,为一卷。《论语集注》一卷,《孟子集注》一卷。大都杂举诸说,以证书义。所引程朱说居多,此外则考证注中所引名氏,别无阐

  • 新著国语文法

    黎锦熙(1890-1978)撰。锦熙字劭西,湖南湘潭人。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曾任长沙报馆总编辑,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员,北京女子师大、北京大学、西北联大、西北师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以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