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山海经

山海经

十八卷。晋郭璞(详见《尔雅注疏》)注。旧说此书是唐虞之际,夏禹、伯益所作,不可信。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至汉代由多人写成,非一人一时之作。全书共十八篇,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南山经》至《中山经》五篇,合称《五藏山经》,简称《山经》。第二部分,包括《海外经》、《海内经》各四篇及《大荒经》以下五篇,共十三篇,简称《海经》,总称《山海经》。全书三万一千多字,内容包罗万象,宏富庞杂,如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宗教、民俗、动物、植物、矿物、医药、地质、水利考古,人类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等,为研究我国上古历史、文化地理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保存有大量的神话资料,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鲸、禹治水》以及女娲、刑天、共工等重要神话都见于此书。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它是我国古代神话的总集。正因为此书内容繁富庞杂,且又“闳诞迂夸,多奇怪俶傥之言”(郭璞《山海经叙》)后人对它的性质众说纷纭。早在汉代,《汉书·艺文志》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把它列在数术略的形法类;《隋书·经籍志》发现这种分类不妥,因此书多述山川地理,又把它改在史部的地理类;到《宋史·艺文志》,又改列它在子部的五行类;至清修《四库全书》时,认为它“侈谈神怪”,“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耳。”这种说法与明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称《山海经》为“古今语怪之祖”之意相吻合。现代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山海经》自然无疑是我国古代记述神话故事书籍的鼻祖。所以列之于小说类还是较列之于形法、地理等类较为适宜。因此,《山海经》是一部神话与各种文化历史、科学知识杂糅的具有多学科性质的书籍。《山海经》的传本甚多,除各种单行本外,收入丛书者有《道藏》本、《古今逸史》本、《四库全书》本、《格致丛书》本、《二十二子》本、《百子全书》本、《秘书二十一种》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龙溪精舍丛书》本等等。郭璞后的校注者,明清时有杨慎、王崇庆、王念孙、何焯、吴任臣、毕沅、郝懿行等。郝氏《山海经笺疏》最佳。今人袁珂有《山海经校注》,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诸家之长而又时有发明。

猜你喜欢

  • 江文通集

    四卷。梁江淹(444-505)撰。江淹生平详见《铜剑赞》条。江淹自序传称,“自少及长,未尝著书,惟集十卷。”考传中所序官所,止于中书侍郎。校以史传,正当建元之初。而永明以后所作,尚不在其内。今旧本散佚

  • 周易明报

    三卷。清陈懋侯著。陈懋侯字伯双,福建闽县人。光绪丙子(1876)进士。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作者认为《周易》是用来判断不同时间形势下的得失对错之书,故作者引申其义,取《系辞》中“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得失之

  • 易或

    十卷。清朝徐在汉撰。徐在汉初名之裔,字天章,晚年才改名为在汉,字寒泉,歙县人。开始曾与赵振芳一起著《易原》,后来又自己作《易或》,他说“或者,疑不自信之意也”。书中不载经文,只按节次独自释义。也兼采诸

  • 洞天福地记

    见《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 东山诗集

    二卷。明刘大夏(1436-1516)撰。大夏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成化进士。历官兵部主事、福建参政、广东、浙江布政使。弘治六年(1493)黄河决口,以右副都御史督理治河,功成,升为户

  • 网山集

    八卷。宋林亦之(1136-1185)撰。林亦之,字学可,号月渔,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亦之是林光朝之弟子。光朝讲学于红泉,去世后,学者请亦之继其席。赵汝愚统管福建时,曾向朝廷推荐亦之,未及用而卒。景

  • 剿说

    四卷。清李调元(详见《卍斋璅录》)撰。“剿说”二字是因袭套用别人的语言文句作为自己的,即剿说,根据此意,李调元专著此书,命书名为《剿说》,对剿说的语言文字之书及其它杂类之书,详加考证。在自序中指出:立

  • 剪灯余话

    五卷。明李祯(1376-1452)撰。李祯字昌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明代文学家。永乐二年(1404)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李祯博学多识,参与修纂《永乐大典》。后任广西、河南左布政使,有政绩。著有诗

  • 潜书

    四卷。清唐甄(1630-1704)撰。唐甄原名大陶,字铸万,后更名甄,号圃亭。四川达州(今达县)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官山西长子县知县,不久罢归,侨居苏州,从事著述。著作除《潜书》外,还有《

  • 东塘集

    二十卷。宋袁说友(1140-1204)撰。袁说友,字起严,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累官四川安抚使。嘉泰中,官至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说友学问渊博,留心典籍。官四川安抚使时,曾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