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师伏堂笔记

师伏堂笔记

三卷。清皮锡瑞(1850-1908)撰。皮锡瑞生平事迹详见《易经通论》。皮锡瑞为学博贯经史,遍读经、史、子、集诸部之书,每有考订心得,随笔记述,以成此书,因慕西汉今文学大师伏生,署所居曰“师伏堂”,据之以定书名。所考订多精详,如引《北史·陈奇传》以证俟厘之官,论《北史》之张买奴,明杨淮与杨准为二人,推郑义开国之主不立始祖之庙,辨《思玄赋》注引孔传为非平子自注,考注《纬书》者非后汉宗均等,皆有据可信。又以薛君为薛汉,不从桂未谷、薛夏之说,以为古礼不尽可行于今,不必傅会古礼,颇有见识。又不信《史记》鲁世家、蒙恬传,坚持己见,有自己的看法。足资参证。

猜你喜欢

  • 诗薮

    十八卷。明胡应麟(1551-1602)撰。生平详见《笔丛》辞目。本书凡内编六卷,分古、今体各三卷;外编六卷,以时代编次;杂编六卷,分遗逸、闰余各三卷,皆其评诗之语。胡氏作此书时,王世贞尚在人世,大抵奉

  • 邻水县志

    六卷首一卷,清曾灿奎修,甘家斌纂。曾灿奎,贵筑人,曾任邻水县知县。甘家斌,邑人,曾任大理寺卿。邻水县志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由县令徐枝芳创修。乾隆二十二年(1757)县令陈觐光、道光元年(1821

  • 古诗笺

    三十二卷。清闻人倓(生卒不详)撰。闻人倓,字讷甫,松江(今上海市)人。此书据王士祯《古诗选》,而为之详加笺注,是一部较好的五、七言古诗选本。王士祯是清初的诗坛盟主,其《古诗选》,意在阐明古今五、七言诗

  • 读说文记

    一卷。清许梿(1878-1862)撰。许梿字叔夏,号珊林,海宁(今属浙江)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官江苏徐州府知府,权粮储道。许氏尝拟纂《说文解字统笺》,未成。此编乃是平日读书写在《说文》原本

  • 金华府志

    三十卷。清张荩修,沈麟趾纂。张荩字敬庵,三韩人,康熙十年以内国史院中书,出任金华府知府。金华自宋、元时有志,后均未流传于世。明成化时,始定府名,郡守周宗智为府志二十卷。万历时郡守王懋德续前三志。《金华

  • 仓颉篇补本

    二卷。清陶方琦撰。参见《字林补本》。是编旨在补孙星衍《今本仓颉篇》所未备。其自序谓:“方琦窃好仓颉之书,略事辑补。兹又从唐释慧琳《大藏音义》(亦称《一切经音义》)、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及隋杜台卿《玉烛

  • 字学寻原

    三卷。清吴锦章撰。吴氏生平,参见《说文类纂》。上卷为《说文部首类纂》,取《说文》五百四十部首归类排列,分为数目、干支、天道、地形、居处、器用、形体、物曲、动物九类,各以类相从。中卷为《楷字偏旁溯原》,

  • 宁海州志

    十卷。清杨引祚纂修。杨引祚,湖广沔阳州人,进士出身,康熙十一年(1672)任宁海州知州。《宁海州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672)知州李光先,此志为二修。《宁海州志》康熙十一年刻本。全书十卷,分为

  • 虞夏赎金释文

    一卷。清刘师陆撰。刘师陆,字青园。官上荆南道。书前有同治十二年(1873)鲍康序。书中所释古币,仅旧时所谓虞一釿、安邑与乘马币三种,十二品。对虞一釿币,谓釿有断剂之义;于安邑币,谓安邑为舜创之,而禹因

  • 诗经小学

    四卷。清段玉裁(详见《所订毛诗故训传》)撰。是书精善处悉经陈奂采入所著《诗毛氏传疏》中,但亦有未达者。如谓“螓首蛾眉”,《毛传》脱“蛾眉,好貌”四字,则臧庸《拜经楼日记》已议其非。又谓“陟岵”,岵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