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西通志辑要

广西通志辑要

十七卷首一卷,清苏宗经、羊复礼、夏敬颐辑。苏宗经,字是程,号文庵,广西玉林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任梧州府学教授、国子监监丞,好读书,著有《读史管见》、《监史精华》、《明史漏约》、《名宦百咏》等。羊复礼,浙江海盐人,光绪间知府,所纂《镇安府志》,称广西各府志之首,还著有《海昌丛载》。夏敬颐,江西新建人,曾任玉林州知州、百色厅同知、浔州府及桂林府知府。道光二十五年(1845),苏宗经鉴于谢启昆的《广西通志》二百八十卷,卷帙浩繁难于披览,遂变其体例,析其条目,将原文辑成三卷,四十余万字,悉从简要,稽考不烦。其书以地统目,按省总及各府分册,分为:分野、沿革、疆域、山川、城池、职官、学校、赋税、宦绩、谪宦、人物、流寓、胜迹、关隘、祠庙十五目,每府之前绘以舆图,共一百三十二幅。成书后未及付梓,殁后只存稿本。光绪间其子苏器之携稿北上,谋求刊刻,未果。光绪十四年(1888)广西布政使马丕瑶,将其稿刊刻,并委羊复礼增补,搜辑刘长佑等纂修《昭忠录》、《平桂纪略》、《股匪总录》、《堂匪总录》、《广西道里表》等书,排纂成帙,附刊于后,这些书均记道光、咸丰以后之事,经羊复礼增辑厘正,共十七卷首一卷。比苏宗经辑本增艺文、水利、兵制、金石四目,共十九目。将道光至光绪间的时事变迁,郡县变制沿革、疆域学校赋税经政的因革损益,分门汇添于各条之下,注“增辑”二字,将一百三十二幅图分列于各府州之首。卷首序言、凡例、目录一卷。于光绪十五年(1889)成书,同年十月开雕。刊刻竣工,羊复礼无暇校对,光绪十六年(1890)升任广西巡抚的马丕瑶命夏敬颐稽考重加厘订,增百色直辖厅、归顺直隶州二卷,名“续刻”,共十八卷。该书是嘉庆《广西通志》的辑本,不但保存谢启昆《广西通志》的主要内容,增添嘉庆至光绪期间的史料,其中人物、兵制增补较多。其书评价较高,纲举目张,条分缕析,简而能赅,卷帙无多而贯串靡遗,亦称善本。此后至今,广西未有续修通志。此书最早的版本是光绪十六年(1890)桂林唐九如堂刊刻本,此后未有重版。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据刻本影印本。广西桂林图书馆藏苏宗经后人苏玉霖精抄本,缺卷一。

猜你喜欢

  • 王仲山先生诗选

    八卷。明王问(1497-1576)撰。王问为明代诗文、散曲作家,字子裕,学者称仲山先生。无锡(今属江苏)人。嘉靖十八年(1538)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迁广东按察佥事,行至桐江,徘徊不欲去,赋诗十二

  • 沈氏改正揲蓍法

    一卷。近人杭辛斋撰。杭氏同乡沈善登曾著《需时眇言》十卷,论述《周易》之中的象、数、筮,进而阐明《易》之大旨。杭氏以为此书虽精严详密,但叙述过于繁复,使读者很难看懂。故节录其《原筮》一篇中的观点及揲蓍图

  • 穀梁礼证

    二卷。清侯康(1798-1837)撰。侯康原名廷楷,字君模,广东番禺人,清代经学家、史学家。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精研注疏,尽通诸经,著有《春秋古经说》、《穀梁礼证》。平生对史学致力尤勤,撰《

  • 高子讲义

    一卷。清潘世璜编辑。世璜字理齐,江苏吴县人,乾隆进士,官至工部主事。高子即高攀龙。世璜从其遗书中,辑成此卷。其中《论语》三十一条,《中庸》二条,《孟子》十九条。世璜自序言:“高子讲居敬穷理之学,大旨以

  • 尚书考异

    五卷。明梅鷟(详见《古易考原》)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由汉儒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系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而成,因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自壁中得《尚书》四十五篇,系

  • 徐饴盦先生遗书

    无卷数。清徐养原撰。此书是作者的札记、考订之类的著述。所考书籍主要有《字说》、《明堂说》、《井田议》、《黑水考》、《朝鲜疆域考》、《孔子生年月考》、《孟蜀石经考》、《校淮南子》、《注五代史记例》、《御

  • 淮南子正误

    十二卷。清陈昌齐(1743-1820)撰。昌齐校订诸子,有《秋正误》、《刘子正误》等,而其中尤以《淮南子正误》为最详。昌齐校订《淮南子》,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以版本校者。如《俶真训》“莫先见其

  • 礼记附记

    六卷。清翁方纲(1733-1818)撰。翁方纲,字正三,一字忠叙,号潭溪,一号书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家境贫寒,天资聪颖,十一岁中秀才,十四岁中举人,十九岁成进士,历任编修、国子监司业、学政

  • 种芋法

    一卷。明黄省曾(生卒年不详)撰。黄省曾,字勉之,别号五岳山人,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明嘉靖举人。《种芋法》共分四节,主要汇集古书中关于芋的记载,“艺法”一节单独讲述了黄省曾生活时代的种芋方法,颇有价值

  • 蒹葭堂法帖

    一卷。明雷宸甫(生卒年不详),董其昌书石刻。雷宸甫,生平不详。据董香光自跋知其为青溪(今江苏南京一带)人。该石刻是雷宸甫从别处获得,后便专筑屋室贮藏。该石刻共包括三部分内容:前为董其昌缩临王羲之的《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