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雅堂论金石札

广雅堂论金石札

五卷。清张之洞(详见《书目答问》条)撰。著有《张文襄公全集》。此书收入张文襄全集本中。同治末年潘祖荫服官京朝时,张之洞方入翰苑。潘氏好收集殷周古器,张每得必商略其事。故潘氏所得古器,之洞皆有所考订。其半数已录入《攀古楼彝器款识》中,即本书第一、二卷之内容。本书五卷,其余三卷为张之洞当日与潘祖荫的往来函扎,论及金石文字者。书中有些考证有独到见解,如认为钟镈二物异形而实同类,在释字上认为句鑃即勾铙,以及第五卷中考沙南候获刻石及刘平国刻石二则,均极确当。但张之洞对金石学本非专门,故其中不少论述不尽中肯,且有谬误,如谓毛公鼎盂鼎候罍为伪器等,这就是失之鉴别而不精者。本书1933年刻印。

猜你喜欢

  • 吴川县志

    十卷。清盛熙祚修,章国禄纂。盛熙祚,浙江嘉兴人,贡生,荐举试用,雍正八年(1730)知县。章国禄,江西瑞昌人,进士,雍正九年(1731)知县。旧志修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县令周应鳌,康熙间二度相

  • 紫微集

    三十六卷。宋张嵲(约1094-约1146)撰。张嵲,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城尉。绍兴九年(1139),除司勋员外郎。累迁敷文阁侍制、制衢州。终于提举江州太

  • 滇载记

    一卷。杨慎撰。杨慎(1488-1559),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正德六年(1511)擢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嘉靖初充经筵讲官,召为翰林学士。因大礼仪,上疏力争,并率群僚伏左顺门力谏,命下狱,杨

  • 礼统

    一卷。南朝梁贺述(事迹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此书以同声相谐,推论称名辨物之意。凡所训释,大多确有根据;然往往不能得其出处,虽属梁人之作,颇似汉人之书。如天有镇神珍三义,一本《春秋说题辞》,一本《鹖冠子

  • 高南阜砚史年谱

    一卷,附一卷。清钱侍宸编撰。侍宸,清末叶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谱主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更号南阜,清末山东胶州人,官至安徽歙县令。凤翰善于制砚,平生藏砚千余方,并著有《砚史》一书。侍宸即据凤翰所记并

  • 南明野史

    即《王藩实录》。

  • 敬事草

    十九卷。明沈一贯撰。沈一贯(1531-1615),字肩吾、号龙江,浙江鄞县人。隆庆进士。万历二十二年(1594)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二十八年,进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为首辅。沈一贯在位无

  • 民国新修合州县志

    八十三卷,民国郑贤书等修,张森楷等纂。张森楷,字式卿,邑人,举人,毕生劬学,以史学自鸣。所著有《左史长义较》一卷,《史记新校注》一百三十卷,《三国志音注》二十卷,《二十四史校勘记》三百二十卷,《通史人

  • 粤风集

    四卷。清修和原辑,李调元(1734-?)辑。修和,睢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事迹均不详。李调元,字羹堂,一字赞庵,号雨村、墨庄,绵州(今四川省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至吏部主事、广东

  • 性理辨义

    二十卷。清代王建衡撰。王建衡见《读史辨惑》条。全书分二十篇,十五门类、计有“原理”、“原气”、“原天”、“原生物”、“原性”、“原命”、“原道”、“原德”、“原伦”、“原学”、“原鬼神”、“原人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