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应州志

应州志

①六卷。明王有容修,田蕙纂。王有容,陕西朝邑人,先任四川成都府同知,万历二十三年(1595)任应州知州。田蕙,邑人,嘉靖四十年(1561)乡试,万历二年(1574)进士,任蒲城县知县,后升户部主事,通政司左参议,左通政使。考《应州志》,明以前有《应州记》、《应州图经》(均佚),明成化年间知州薛敬之曾为纂修。此志为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刻本。全书六卷,六纲,四十四目,分为:卷一地理志:治境图、州城图、州治图、庙学图、沿革、分野、疆域、形胜、风俗、山川、古迹、景致;卷二营建志:城池、堡寨、公署、别署、儒学、射圃、社学、文庙、坛壝、祠庙、寺观、邮舍、烽堠、桥梁、陵墓、碑坊;卷三食货志:户口、田赋、贡课、徭役、驿传、农桑、物产;卷四政事志:官师、名宦、武备;卷五人物志:科甲、贡监、赠封、恩荫、乡贤、孝节、忠义;卷六艺文志:诰敕、碑记、题咏。该志每目皆有小序,言其大旨来由;其关切民生土地者,附以论说,以见利病得失。其考核尚不详明。②十卷。清萧纲修,高师孔纂。萧纲字秋水,广东顺德县人,出身岁贡,雍正元年(1723)任应州知州。《应州志》有雍正四年(1726)刻本。该志较旧志加详外类目多有增改,其增者,有礼制、选举、风俗三门,目增者有正烈等。其改进者,如旧志将乡村附疆域之中,该志则以疆域、乡村各为一类,便于观览。该志分类有可取处,但增补之处略显繁冗。③十卷,首一卷。清吴炳纂修。吴炳字蔚然,江西南丰县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三十一年(1766)由陕西陇州知州调任应州知州。三十四年(1769)升平定直隶州知州。《应州志》乾隆三十四年(1769)刻本。全书十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方舆志:沿革,形胜,山川,古迹,风俗,灾祥;卷二建置志:公署,城池,学舍,仓储,驿铺,桥梁,河渠;卷三田赋志:地粮,户役,屯卫,杂课;卷四祠祀志:坛庙,寺观,冢墓;卷五官师志:封建,职官,名宦,兵防;卷六帝系志:皇帝,皇后,皇子,诸王;卷七选举志:甲科,贡选,封荫,仕宦,武职;卷八人物志:先贤,文苑,列女,流寓;卷九艺文志:制敕,详禀,文,诗,诗余;卷十杂记。卷首有序、例、图。该志增订补苴,考证严密。可称之处有二,一是虽续雍正萧纲志而作,旧志考证不详处,该志旁征博引,援据甚多;二是对旧志未审轻重而删削失载者,该志将遗人遗事,当极采录,并冠以志名,还之原本。然萧纲志分类设目繁冗之处,该志未加改正,仅赓续以存其旧,殊失续修者的职责。④二卷。清汤学治纂修。汤学治,浙江萧山县人,出身岁贡,光绪五年(1879)由岢岚州调任应州知州。该志为汤学治上任第三年所纂辑。《应州志》光绪八年(1882)刻本。书后有跋文一篇,曰:“近有邵少尉汝成,于旧肆中购得萧志,恐其久而遂湮也,作备考一书。于吴志已载者,皆不录,于吴志以前,摭拾萧志,吴志以后,续为增辑,然仅得什一,尚未成书。惟于吴志所未及者,增舆地图五幅,考核详明。足补吴志之缺。”综观跋语所言,该志分类设目较为简陋。

猜你喜欢

  • 论语随笔

    二十卷。清牛运震(1706-1758)撰。运震,字阶平,号真谷。滋阳(今山东兖州)人。雍正进士,官至平番知县。其博涉群书,通经义。于金石考据为最深。有《空山易解》、《金石经眼录》、《空山堂春秋传》、《

  • 宋四家词选

    一卷。清周济(1781-1839)辑。周济生平事迹详见《介存斋文稿》(辞目)。本词集初稿名为《宋四家词笺》,定稿后改今名。所谓的宋“四家”是: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以此四家各为一个中心,领袖

  • 瓞园经说

    三卷。清宋绵初(详见《韩诗内传征》)撰。此书解释经义,以说《易》为最善。如谓自古言《易》者无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学,非大《易》之通义。又谓王辅嗣“忘象”之说,后代儒生以为一扫《易》学之榛芜,而开之大路

  • 诗氏族考

    六卷。清李超孙(生卒年不详)撰。超孙字奉墀,号引树,浙江嘉兴(在今浙江北部)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举人,官会稽县教谕。是书取诗中所称人之氏族名字,博考经史诸子及近儒所述,将其人行世之事荟萃云集,

  • 汉学谐声

    二十四卷。清戚学标(1742-1825)撰。学标字翰芳,号鹤泉,浙江太平(今温岭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官河南涉县知县。此书的体例是:以六百四十六母统《说文》所收字。其不为母亦不为子之字

  • 五侯鲭字海

    二十卷。不著撰人名氏,题曰汤海若订正。按,汤显祖(1550-1617)号曰若士,亦曰海若,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万历辛丑(1601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终于遂昌县知县,著名戏曲家、文学家。五侯鲭(

  • 经传释词

    十卷。清王引之(详见《经义述闻》)撰。本书写成于嘉庆元年(1798)。鉴于从汉以来,宗尚雅训,偏重实词,举凡实义所在,既明著之,而对于语助、虚词,往往略而不究,甚至以实词之义来解释,使文字扞格,语意不

  • 读孟子札记

    无卷数。清崔纪撰。崔纪详《成均课讲周易》条。该书以《孟子》比附《大学》,认为《孟子》七篇大旨均出于《大学》,如《孟子》中的“性情”即《大学》中的“明德”;《孟子》中的“养气”即《大学》中的“明之”等等

  • 论语王氏说

    一卷。魏王朗(155-228)撰。清马国翰辑,朗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官至乐平乡侯。通经学,曾著有《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今仅存《论语王氏说》辑本。但《三国志》本传及

  • 残本阳春奏

    三卷。明黄叔(生卒年、爵里、事迹不详)编。此书题尊生馆校。书前有于若瀛序,其中说“吾友黄叔……选名家杂剧付之剞劂,乃以杂剧之名为未雅,而题之曰《阳春奏》。”据卷首“凡例”,知所选元曲“尽依旧本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