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弁服释例

弁服释例

八卷。清任大椿(详见《深衣释例》)撰。书首有阮元序,略言:“元居在江淮间,乡里先进,多治经之儒,若兴化顾进士文子(九苞)、高邮李进士成裕(惇)、宝应刘广文瑞临(台拱)、兴化任侍御子田(大椿)、高邮王黄门石臞(念孙)、江都汪明经容甫(中),皆耳目所及,或奉手有所受。丁未戊申间,元在京师见任侍御相问难为尤多。侍御卒后,所著《弁服释例》传之弟子山阳汪祭酒瑟葊(廷珍),萧山王进士畹馨(绍兰)从祭酒手录以归。其兄进士谷塍(宗炎)亦邃于经,为吴会宿儒,乃手校讹,写以付梓,问序于元。元谓侍御早年以词学名世,继乃专研经史,与修四库书,提要多出其手,所辑吕忱《字林》、《深衣释例》诸书已付刻,兹帙释弁服所用之例,以五礼区之,凡百四十余事。纵览经疏史志,发微订讹,经纬毕著。侍御吾乡先进,瑟弇畹馨吾友,今得谷塍校成,学者传习不坠,元序之,奚敢辞”云云,末题“嘉庆二年(1797)仪征阮元序”。次为目录及《五礼弁服释例表》,分吉、嘉宾、军、凶五格,爵弁服一,韦弁服二,皮弁服三,朝服四,元端服五,此按五礼分,而爵弁、韦弁、皮弁、朝服,又各按弁衣裳、带、佩、韡、屦,分七格为表。卷一为爵弁服上,卷二为爵弁服下,卷三为韦弁服,卷四为皮弁服上,卷五为皮弁服下,卷六为朝服上,卷七为朝服下,卷八为元端。按三代之服,以冕为重,是书则详自爵弁以下,有两说者则取所长,如《杂记》“大夫弁而祭于己”,《司服》注及《杂记》注,明云“大夫爵弁而祭于己,惟孤”,《司服》疏《杂记》疏最合注义,《五制》疏谓公之卿亦爵弁而祭,于《杂记》疏自相刺谬之类,可见是书主张《司服》《杂记》二疏,而驳《五制》疏。此类尚多,今不备录。惟《五礼弁服释例表》于爵弁服屦一格,曰“天子诸侯舄无明文”,按《毛诗·豳风·狼跋》曰“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九罭》曰“衮衣绣裳”,则天子诸侯以赤舄为重。《续汉舆服志》“显宗初服旒冕、衣裳、文章、赤舄、絇屦,以祠”,自汉迄唐宋天子公卿祭服皆如此,不得谓“天子诸侯舄无明文”。原书或专指爵弁服,但既无明文,自可以《诗》之衮衣赤舄例之。经史诸学,至清代诸儒而极盛,于史则有补志补表,于经则有《礼经释例》、《弁服释例》、《释官》、《释宫》等书,皆荟萃群言,甚便于省览,所谓本人为之甚劳,后人检之甚便者,不独于史为然。是书于爵弁诸服皆极力搜讨,务求明备,而得所折衷,诚治经家所宜注重也。是书最早版本为嘉庆七年(1802)刊本。

猜你喜欢

  • 愿学编

    二卷。明胡缵宗(1480-1560)撰。胡缵宗初字孝思,后更字世甫,号可泉,自号鸟鼠山人,秦安(今属甘肃)人。正德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出为嘉定判官,迁知潼川,历吏部郎中、安广知府、右副都统御史、山东巡

  • 奇字名

    十二卷。清李调元撰。李调元(1734-?)字羹堂,一字赞庵,又字鹤州,号雨村,又号墨庄、醒园,晚年号童山蠢翁。四川罗江(今四川德阳县)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历官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得罪

  • 忠传

    四卷。明人作,作者不详。载于《永乐大典》中,题名《国朝忠传》。所录多为明以前人事迹。各绘图系说,语言通俗,似演义之类。有《涵芬楼秘笈》(第一集)本。

  • 宾退录

    十卷。南宋赵与时(生卒年不详)撰。赵与时字行之,一说字德行,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生平事迹不详,《宋史》无传,志乘亦不载其名,惟赵孟坚《彝斋文编》有《从伯故丽水丞赵公墓铭》一篇,谓

  • 满汉合璧通鉴总论

    一卷,汉本由元潘荣撰,满本由清阿什坛翻译。潘荣字伯诚,婺源桃溪(今属湖南省)人。隐居不仕,但此人博学,通诸经,尤长于史,学者称节斋先生,尝集苏句一百篇,著《通鉴总论》。阿什坛也写作阿什坦,国子监题名碑

  • 生命世界

    一卷。英国华丽士(1822-1913)撰,英国莫安仁口译,中国许家惺笔述。华丽士为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对动物地理学的创立和发展,贡献颇大。此译著共分二十章,首先解释生命及其由来,接着论述生物种类之繁杂及

  • 商文毅疏稿略

    一卷。商辂撰。商辂(1414-1486),明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正统(1436-1449)中殿试第一,授修撰。郕王监国,入参机务。景泰朝官兵部尚书,吏部尚书,英宋复辟后被黜为民。成化(1465

  • 满汉合书

    一卷。此为清初翻刻前明坊本《增补万宝全书》第三卷之一种。《万宝全书》没有著撰人姓名,也不知撰于何时。据书中官秩门所载为明代制度,其太常所属,止于景陵祠祭署,可能为明初宣德以后之书。其第三卷,《满汉合书

  • 存轩集

    无卷数。明赵友同(1364-1418)撰。友同,字彦如(一作字彦和),浙江浦江人,后徙居长洲。少专心好学,曾拜宋濂、戴良为师。明洪武末官华亭训导,永乐初考满当迁,由姚广孝推荐授太医院御医。参与修纂《永

  • 易韵

    四卷。清毛奇龄撰。毛氏生平见“越语肯綮录”。《周易》的《系辞》及爻象多为韵文,吴棫《韵补》很少征引《周易》文字,至明张献翼始作《读易韵考》七卷。然张氏不懂古音,往往随口取读,或牵引附会,颇庞杂无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