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张子全书

张子全书

十四卷。北宋张载(1020-1077)撰。张载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学者称横渠先生。嘉祐二年(1057)进士,官至同知太常礼院。因是关中人,其学派称“关学”。为宋理学四大学派之一,与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并称“周、张、程、朱”。张载在政治上主张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以缓和土地问题的矛盾,均贫富有利于民。在哲学上,张载提出“太虚”为万物之本的观点。他说:“气块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易》所谓“絪缊”,庄生所谓‘生物以息相吹’‘野马’者与?此虚实动静之机,阴阳刚柔之始”(《正蒙·太和篇》)。又说:“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太和》)。载所谓的“太虚”就是气,世界没有“虚无”的本体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以为“虚者,天地之祖,天地从虚中来”,“天地之道,无非以至虚为实”。又认为“万物皆有理”,“理只天道”,“事无大小,皆有道在期间”,并以“众人之心同一”为义理,而“天下义理,只容有一个是,无两个是”(参见《太和》)。在社会观上,主张通变,“变而通之以尽利”,“功业见乎变”。在认识论上,主张穷理尽性,以为“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又以客观事物作为认识的来源,主张“人本无心。因物为心”。张载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同程、朱唯心主义理学在思想体系上截然不同。他的学派,是宋代理学中的唯物主义的学派,对后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后人将其《西蒙》、《正蒙》、《礼说》、《易说》、《语录》等编为《张子全书》,《附录》一卷。通行的《张子全书》中《东铭》、《西铭》、《正蒙》为一至三卷,《经学理窟》为四至八卷,《易说》,为九至十一卷,《语录》为十二卷,《文集》为十三卷。《正蒙》是张载的最为重要的著作,原来只是数万言,而其弟子苏炳将这部书分为十七篇,相续成为今存本的样子。这是一部哲学著作,它与《西铭》、《易说》构成了张载的哲学体系。《经学理窟》,是反映张载社会思想的著作,他不讲理学而讲《周礼》,把井田、宗法等改良思想都写在这部书中。《张子语录》是他讲学的语录,其中哲学、政治、伦理思想都有反映。张载的著作在流传中有存有佚。《诗说》、《孟子解》、《春秋说》等,史志皆有著录,其中的《孟子解》、《春秋说》宋代的晁公武曾亲自读过,现已佚传。据朱熹《近思录》所引用张载的书目有《正蒙》、《文集》、《易说》、《礼乐说》、《论语说》、《孟子说》、《语录》七种,其中史志没有著录的有《礼乐说》、《论语说》二种,说明这二部著作早在南宋末已经佚亡不传。《易说》、《经学理窟》、《祭礼》、《孟子解》四部书,诸志著录卷数不尽相同。这说明张载的著作版本不同,流传得也广。如《易说》,《宋史·艺文志》著录十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三卷,可见,宋代社会上就流传着《易说》的十卷或三卷的两种本子。现存的张载著作的卷数除个别的《正蒙》有单行八卷本之外,其余的皆为《张子全书》或《张子抄释》中的卷、篇数。张载的著作,有的是自己写的,有的是后人搜集的,有的是后人编纂的。《横渠先生语录》就是宋人搜集并刊刻。《经学理窟》据晁公武所见本有题金华先生,以及内容似语录,并混有程颐语录,可见也是宋人搜集的。《张子全书》通行本是何时、何人编辑问题,《四库提要》曾记载:“此本不知何人所编。”张岱年考证为明万历间沈自彰编纂的,此说可信。但后来《张子全书》诸本又不尽相同,有的是尊沈本,有的则把朱熹注的《西铭》《正蒙》编入全集,通称朱熹本。至于开始搜集《张子全书》或《张子抄释》的是元吴澄,因为元虞集作吴澄《行状》时曾说过:澄“校张子之书,契《东西铭》于篇首,而《正蒙》次之。”这种编次既与《张子全书》或《张子抄释》相似,说明《张子全书》或《张子抄释》早在元代就有人编纂,并非起自明代沈自彰或吕楠,可惜吴澄本诸志皆未著录,早已佚失。其版本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沈自彰凤翔府官刻本为最早刻本《国学基本丛书》排印本。清康熙元年(1662)李月桂刻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中华书局排印、缩印《四部备要》本。其中明万历本,清初宫刻本,康熙本皆为善本。

猜你喜欢

  • 周易精义

    四卷。清黄淦撰。淦字纬文,号绮霞,浙江杭州人,乾隆时举人。其著述有《七经精义》,《周易精义》为其中之。此书不列经文,不解章句,只就各家之说分条列举,亦不参杂己见。所集各家大体以宋儒为主。其友萧山王宗炎

  • 唐登科记考

    三十卷。清徐松撰。徐松(1781-1848),字星伯,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嘉庆年间进士,任《全唐文》馆提调兼总纂,后由翰林院编修擢湖南学政、潼商兵备道,因事谪戍伊犁,赦还后复官内阁中书、陕西榆林

  • 读经如面

    一卷。清沈豫撰。此书有《尚书》十六条,《诗经》四十二条,《春秋》三十条,《周礼》六条,《礼记》四条。之所以不涉及《易经》,是因为另外著有《读易寡过》。诸条大率约举义理,无甚精粹。其中有的是习见的见解,

  • 梁京寺纪

    一卷。不著撰人。此记无著述时间。此记升元寺条中,记载李玉时期升元阁仍存在,此梁朝文物,故推断此记为宋代初年手笔。是篇记梁代诸寺院,文笔雅洁。唐代释清澈著《金陵寺塔记》30卷,收入《唐书·艺文志》中,是

  • 华严一乘十玄门

    一卷。唐代释智俨撰。智俨生平事迹详见《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辞条。《华严一乘十玄门》是智俨承业师杜顺和尚之说,作于唐贞观初年。首明一乘缘起、自体法界义,立因果二门。果门不可言说,因门之中又辟有二章,以

  • 葛庄诗钞

    十三卷。清刘廷玑(约1676年前后在世)撰。刘廷玑,字玉衡,号在园。汉军镶红旗人。生卒年均不详。由荫生累官至江西按察使。其诗以陆游为宗。曾自记有人评其诗曰:“此亦出入于香山剑南之间而未纯者”。亦自认为

  • 礼杂议

    一卷。晋吴商(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商字里不详,据《隋志》知为晋益寿令,《晋书·礼志》称博士,本书答刘宝议亦称国子博士,盖又尝为此官也。《隋书·经籍志》云:“梁有晋益寿令吴商《礼难》十二卷,《杂

  • 寿石斋藏帖

    四卷。清孙铨辑。孙铨字少迂,工书画,善钩摹。曾为成邸刻《怡晋斋帖》此其辑清代名家书,勒成于嘉庆十三年(1808)。第一卷为二十八家,魏文毅、魏敏果、宋协裳、施愚山、宋既庭、沈文恪、汤文正、李石台、笪江

  • 文章鼻祖

    六卷。清杨绳武撰。杨绳武,字文叔,长洲(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有《古柏轩集》、《文章鼻祖》等。本书共六卷,所录六代以前诗文十四篇,各为评注。一《尧典》

  • 诗经精华

    十卷。清薛嘉颖撰。嘉颖字悟村,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是书除宗朱熹《诗集传》外,则尊乾隆所修《诗义折中》。朱氏《诗集传》论诗,一篇之主旨,多在每诗前数句下,此书则列于篇末《集传》之下。之后列有音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