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待质录

待质录

一卷。清代陈伟撰。此书是作者在光绪甲申年(1884)至光绪戊子年(1888)间研读群经及地理著作《水道提纲》诸书时,所提出的疑问及问题并列成条目以备后来解决。每节读书笔记后有“俟问俟质”条目,“俟质”即为“待质”,意思是“拟他曰参阅群书,而求其会通也”,故书命名为《待质录》。书中涉及儒家经典及地理方面的议论与提问,有一定参考价值。有耐安类稿本。

猜你喜欢

  • 学易讨原

    一卷。清姚文田撰。文田字秋农,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僖。此书共12则,据其自序云,此书作于由闽至粤的途中,“途中孤寂无事,因忆昔年学易而似有得者,分条诠次,每抵逆旅,则索

  • 九华考异

    二卷。清陈蔚撰。陈蔚,著有《九华纪胜》(详见《九华纪胜》条)。《九华考异》道光元年(1821)自刻本,共二卷。兹篇致力考证,辨旧籍之误处甚多。如其辨杜牧之望少华诗,非望九华。又辨化城寺非明陈太后建。考

  • 禹贡合注

    五卷。夏允彝(?-1644)撰。允彝字彝仲,号瑗公,谥文忠,后改忠节。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明末学者。崇祯十年(1637)进士,授长乐县知县。福王朱由崧时,召为吏部主事。后南都陷落,投水而死。

  • 三朝宸帖

    二卷。明董其昌生平见《红绶轩帖》书。此帖为明柏乡(今属河南省)吕兆熊官任凤阳巡抚时,由于其祖父、父亲及妻室等三代受到朝廷诰封,而请求董其昌作此书。该书计有诗文十六首,共二卷,且有董氏自题成书原因。与董

  • 绿窗吟草

    一卷。杨琼华撰。杨琼华,生卒年不详,字瑞芝,汉军人,廉访杨重英之女,举人姚明新之妻。清代诗人。此书刊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书前有凡例、行状,有袁枚所作序言,有蒋士铨、李元叔、吴逢圣、汪中等及小姑

  • 伤寒辨证

    四卷。清陈尧道(生卒年不详)撰。陈尧道字素中,三原(今属陕西)人。著有《伤寒痘疹辨证》、《痘科辨证》等书。陈氏《伤寒论》详于治外感伤寒病,略于治外感温热病,且仲景“随经施疗,要不外于辨别表里虚实,阴阳

  • 歙砚志

    三卷。明江贞撰。江贞,字吉夫,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生卒年不详。曾任绍兴府教授。其著作有《歙砚志》。是书主要记载歙州砚台及其有关事宜。其内容是将饶州太守叶良贵与其弟东昌太守叶良器所撰《砚志》及江氏族

  • 通鉴纲目测海

    三卷。元何中(1265-1332)撰。中字太虚,一字养正,抚州乐安(今属江西)人。年少钻研古学,家藏书万卷,手自校雠,与门人讲述《易》、《春秋》之学。至顺二年(1331),行省请讲授于龙兴路(今江西南

  • 周易象义串解

    六卷。清罗昌鸾著。罗昌鸾,长沙人。此书作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作者研究周易,认为“象之所在,义即寓乎其中,用是节录朱子本义,旁采先儒,及近代名贤说纂辑而条贯之,庶几象昭而义亦昭”。因而此书以朱子

  • 莱芜县乡土志

    一卷。清何联甲编。何联甲,湖北安仁县人,拔贡出身,光绪三十年(1904)任莱芜县知县。莱芜邑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知县陈甘雨,再修于康熙十一年(1673)知县钟国义,自此以后,即未有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