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御批通鉴纲目

御批通鉴纲目

五十九卷,通鉴纲目前编一卷,外纪一卷,举要三卷,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九卷,以上诸书都是由清圣祖玄烨御批,吏部侍郎宋荦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校刊颁行的。《通鉴纲目》一书是朱熹因司马光《资治通鉴》以作纲目,但他本人只手定了凡例一卷,其纲皆门人依凡例而修,其目则为赵师渊所撰。尔后尹起莘、刘友益等人又为之疏通义旨,到明弘治年间莆田黄仲昭取诸家之书,散入各条之中,遂成通行本,但以上诸家,均事崇朱子,只是循文敷衍。至明末张自勋作《纲目续麟》,才开始以春秋旧法纠正其书义例之伪。又有芮长恤作《纲目拾遗》,以通鉴原文辨删节之失。各家所见,聚讼不已,于是清圣祖玄烨依陈仁锡刊本亲加评定,厘正群言,折衷归一,乃有《御批通鉴纲目》一书。此外金履祥嫌刘恕的《通鉴外纪》失之嗜博好奇,乃搜采经传,上起帝尧,下迄周威烈王,作《通鉴前编》,又总括全书纲领,撰为《提要》,采上古轶闻,撰为《外纪》,陈仁锡刊印此书时,稍变其体例,改题曰《通鉴纲目前编》,与《纲目》合刊,此书亦蒙清圣祖玄烨御笔品题。明人商辂等作《通鉴纲目续编》,颇多舛漏,此书因被陈仁锡缀刊纲目之末,故亦得同邀御览,并示别裁。后至乾隆壬寅年(1782年),清高宗弘历又御笔题词,复召廷臣详加刊正其书,以协于至公,而求昭垂千古,成为读史之指南。有康熙间刊本。

猜你喜欢

  • 说文提要增附

    一卷。近代金钺撰。参见《说文提要校订》。是编金氏拟以与《说文提要校订》相辅而行,故以《说文提要增附》为名。其所增附有三:其一是南唐徐锴《说文解字部叙》,其二是清蒋和《说文字原表说》,三是清王筠校正的蒋

  • 笠翁新三种传奇

    六卷。编者不详。本书共收三种传奇,每种均二卷、三十六出。其一是《补天记》,又名《小江东》,其序署名小斋主人,写周仓溺水,伏皇后魂附其体的荒唐故事。其二是《双瑞记》,又名《中庸解》,写晋周处除三害、改恶

  • 对数探源

    二卷。清李善兰(详见《方圆阐幽》)撰。《对数探源》是李善兰早期数学研究成果,写于1845年,与《方圆阐幽》、《弧矢启秘》一同构成他独创的“尖锥术”奠基性著作。《对数探源》是尖锥术用于对数研究的专著。李

  • 桐城吴先生文集

    四卷。清吴汝纶(1840-1903)撰。吴汝纶字挚甫。安徽桐城人。同治进士。工古文。官冀州知州。游日本,著有《东游丛录》。另著有《易说》、《诗说》、《深州风土记》等。汝纶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自群经诸

  • 上虞县志

    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煦春修,朱士黻纂。唐煦春,任候补同知上虞县知县。朱士黻截取知县,光绪十二年进士。此志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全书为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卷首为天章,卷一方舆、营

  • 明史

    三百三十二卷。清张廷玉(1672-1755)等修撰。张廷玉字衡臣,号研斋,(或作砚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改庶吉士,雍正时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居官五十年,卒谥文和。著有《澄怀园全

  • 始学篇

    一卷。吴项竣(生卒年不详)撰。近代龙璋辑。考《三国志·吴书·薛综传》载:“华疏:‘大皇帝末年,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项竣始撰《吴书》,孚、竣俱非史才,其所撰作,不足纪录。”’由此知项氏曾官吴,为郎中,缺乏

  • 达斋书说

    一卷。清俞樾(1821-1907年)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代著名学者,道光三十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俞樾治学宗法王氏父子,所治经、子、小学,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

  • 柳村诗集

    十二卷。清董讷(约1682年前后在世)撰。董讷,字兹重,号默庵,平原(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后总督两江,改督漕运。漕政肃清,政绩卓著。著有《督漕疏

  • 仪礼汉读考

    一卷。清段玉裁(详见《毛诗故训传》)撰。本书摘取经文和注作为纲,对其进行疏通证明,可惜的是只写成一卷,即第一篇《士冠礼》,其余十六篇未完成。书后有嘉庆甲戌自识,以待后人能继续完成它。其推论依据家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