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心史

心史

七卷。宋郑思肖(1241-1318)撰。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木穴国人、三外野人,连江(今福建)人。曾以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宋亡后,隐居苏州,自称“三外野人”。善画兰梅,多露根,或写无根兰,都不画地坡,以寓赵宋沦亡之意。著有《心史》。此集又名《铁函心史》。为郑思肖诗文集。共七卷。其中《咸淳集》一卷、《大义集》一卷、《中兴集》二卷,皆为各体诗歌,共二百五十一首;《久久书》一卷、《杂文》一卷、《略叙》一卷,皆记宋亡时之杂事。后附其自序、自跋、盟言及《疗病咒》一则。其诗文多褒扬忠烈,贬斥叛国投敌的逆臣贼子,砺志复宋,气节不馁。其感情则深沉、悲愤,溢于言表,如《八砺》三首中有“生得贞心铁石坚,肯将识见与时迁。泪如江水流成海,恨似山峰插入天”句,充分表现出其亡国之痛。书成之后,郑思肖为表示其绝决之意,将书放入铁函,用石灰封锢,投入苏州承天寺井中。至明崇祯十一年(1638)冬天旱浚井,始得此铁函,并于函中得到“褚墨犹新、古香触手”的书稿。于崇祯十二年由金华张公捐奉刊行,后吴县陆坦、休宁汪骏声再次刊刻。现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种竹书屋刻本、《明辨斋丛书》本等存世。又有清抄本《郑所南先生心史》七卷、《补遗》一卷。

猜你喜欢

  • 大乘义章

    二十卷。隋代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大乘义章》原有五聚,二百四十九科,分为十四卷,现存本只有四聚,二百二十门,分为二十卷。本书主要内容是:一、教聚,二、义法聚,三、染法聚

  • 九经今义

    二十八卷。近人成本璞撰。本璞字琢如,湖南湘乡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所论九经为《周易》、今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传》、《穀梁传》、《论语》。书中常借经义来议论

  • 苇航漫游稿

    四卷。宋胡仲弓(生卒年不详)撰。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山西清源人。约咸淳二年(1266)前后在世。其生平仅从本编诗中得知:进士登第,官会稽知县,不久罢归,浪迹以终,故以苇航漫游名其稿。其行事则不可考。

  • 读史吟评

    一卷,清黄鹏扬撰。鹏扬字远公,晋江人(今属福建省泉州市),顺治十四年(1657)考中举人,尝官知县,著有《史评辨正》。《读史吟详》杂咏史事,每首诗后再附以作者的论断,在体例上略如元代宋无《啽呓集》,但

  • 乐会县志

    四卷。清程秉慥纂修。程秉慥,江南休宁(今安徽休宁)人,贡生,康熙二十六年(1687)任知县。康熙间,因修《大清一统志》,令各省、府、州、县修志,县令程秉慥奉命修志,与邑诸绅士商榷,以旧志为基础进行补新

  • 青崖集

    五卷。元魏初(1232-1292)撰。初字大初,一作太初,号青崖。弘州顺圣(今河北阳原东)人。元世祖时为国史院编修,拜监察御史。官至南台御史中丞。“史称初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四

  • 重刊北宋椠春秋公羊疏残本

    七卷。不著撰人。宋代学者董逌《广川书跋》说,《春秋公羊疏》,世传为徐彦所作,不知其时代,可能在唐贞元、长庆之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因袭这种说法,题为“唐徐彦”。清代学者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则用王

  • 论语古注集笺

    十卷。清潘维城撰。维城字朗如,江苏吴县人。师从夏文焘、李锐,为钱大昕的再传弟子。维城得闻经师绪论,认为《论语》为何晏所乱,晏学无师法;郑康成兼通古文今文,集诸儒之大成;孔安国虽为古今文家之鼻祖,然其注

  • 困学纪闻

    二十卷。南宋王应麟(1223-1296)撰。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一号厚斋,庆元鄞县(今属浙江)人。淳祐进士。历任秘书郎、著作郎、国史院编修、实录检讨、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后辞官回乡,专事著述二十

  • 周易解尚书

    一卷。清范士增撰。此卷为范士增以《周易》来解释《尚书》者,如范士增以《周易》中的“天下文明”解《尚书》中的“光被四表”;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解释“在璿机玉衡以齐七政”;以“小惩而大诫”解释“扑作官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