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悔少集

悔少集

三卷。清厉鹗(1692-1752)撰。厉鹗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别署南湖花隐、西溪渔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次年试进士不第。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以答卷规格不符而被黜。后十二年,依例待选县令,应诏入都,行至天津而中途折返,不数年即溘然谢世。其诗歌内容最突出的是模山范水,描写风景,尤以刻画杭州自然景色为著。其篇什之多,范围之广,为历代写及杭州风景的诗人所不及。平生治学侧重宋代文化研究,曾著《宋诗纪事》、《南宋院画录》、《绝妙好词笺》等书。其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宗宋,具体表现在一是专学宋代诗人,而且所学尽为小家;二是好用宋代典故,并且所用多为僻典,在宗宋的道路上发展到了极端。从总体上看,厉鹗诗歌格局较小,境界幽远,但在当时的诗坛上确乎能够因狭出奇,拔戟自成一队。厉鹗填词也同样宗法宋人,主要是南宋的姜夔、张炎、王沂孙诸家,基本上沿袭清初浙西词派的开山祖师朱彝尊,其风格也大抵与朱彝尊相近,以清空典雅著称。厉鹗在清代诗坛和词坛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他的诗歌创作既重学问,也主空灵,特别是在写景和宗宋这两个方面都十分突出甚至发展到极端。因而最能显示清代浙派诗的特征。诗歌史上“浙派”这个名称,最早即出现在厉鹗身上。该派的主要成员有与厉鹗齐名的杭世骏、金农、以及符曾、丁敬、全祖望、吴颖芳、汪沆、吴锡麟等人,他们都接受厉鹗影响,奉之为领袖。在清代浙西词派的发展历程中,厉鹗为该派在中叶的代表作家,也是一位中坚人物。其文学著作有《樊榭山房全集》。还著有《辽史拾遗》。此集即《游仙诗》三百首。书名《悔少集》,取乎杨修“悔其少作”之语,以名其集。名《游仙诗》,则游思呓语,杂以感慨。汤显祖所谓事之所无,安知非情之所有者也。前有康熙五十二年(1713)自序,则成书在其自编《樊榭山房集》之前一年,以少作未编入全集而别行,故又名《集外诗》。其诗语带烟霞,有云愁海思之遗,所谓云杂仙心者。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诗百首,为杭大宗持去,序而版行。五十二年(1713)复续二百首,藏箧衍中。乾隆二十六年(1761)其子志黼,以付鲍廷博镂版传之,而跋于后。陈鸿寿亦刻有此集。前有引云,“此集为《游仙诗》三百首,其托意不可知。闻旧有董浦先生一序,亦未之见。此本乃郡人所传抄者,亟为梓而传之。无鹗自序。卷上后有癸巳(1713)《暮春自题》及《西溪渔者自题》七绝二首。又卷下首有《续游仙诗百首自序》,则非传抄是本”,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鲍廷博刊本。

猜你喜欢

  • 四书辨讹

    六卷。清汪陞撰。汪陞字兰友,安徽婺源(今安徽婺源)人。是书题曰辨讹,首列先儒之注,辨其合不合;其次论及当世流行的著名时文;再次论及诸选家评跋之语。凡说之讹者,以点标记;不讹者,以圈标记;谛当明快者,则

  • 世宗宪皇帝圣训

    三十六卷。乾隆五年(1740),乾隆皇帝编,并亲自为此书写了序言刊布。全书共分三十类、九百一十六则,卷帙也极繁富。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发展了康熙皇帝所制订的各项制度和政治,使国家进一步繁荣富强,此书主要

  • 华凤超年谱

    二卷。清华袁黄述。袁黄,明清之际江苏无锡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为谱主华允诚(详见《高子年谱》)之子。此谱首录汪琬所撰华允诚传、徐坊所撰墓志铭等,后附入祠事略、宗谱传赞,末附一卷,汇记康熙年间建祠之事。

  • 读左琐言

    一卷。清倪倬撰。倬字云庄,一字汉甫,青浦(今属上海市)人。笃学嗜古,钻研经典。著有《农雅》、《我我书屋吟稿》、《存善堂文集》等。此书是他的读书笔记。他依据古代经典,辨证诸家《左传》注疏的误说,确有所得

  • 化书新声

    明王清一(生卒年不详)撰。关于清一的情况,史籍记载极略。书中自序作者自称先天风雷侍者,言万历壬辰(1592),“自京师奏太后,请武当山《道藏》经回。”可知其为明神宗时人。《化书新声》是清一取五代时谭峭

  • 金匮要略

    三卷。东汉张机(详见《伤寒论》)撰。张机曾撰《伤寒杂病论》一书,晋人王叔和将其中论伤寒病部分摘出,重行编次,是为《伤寒论》,而原书中论杂病部分则一度散佚。北宋仁宗时,召儒者校正医书,王洙从馆阁蠹简中发

  • 新安文粹

    十五卷。明金德玹撰。苏大重订正。其第十五卷为苏大自载其诗文。金德玹字仁本。苏大字景元,皆安徽休宁人。此书成于景泰、天顺间。程敏政《新安文献志》成于弘治初。《文献志》载此书之目于事略。此书补遗之内亦用敏

  • 济宁州志

    十卷。清廖有恒修,杨通睿等纂。廖有恒,字柴坡,四川谢洪人,举人出身。康熙九年(1670)任济宁州知州。考济宁州志,创修于明弘治辛亥。万历己酉,济宁道副使王国桢以该过于简略,决定予以增修。康熙十一年(1

  • 纪效新书

    十八卷。明戚继光(1528-1587)撰。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世袭登州(今山东蓬莱)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指挥使,署大宁(今河北保定)都司,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

  • 福堂寺贝余

    五卷。明茅元仪(详见《嘉靖大政类编》条)撰。此书首茅元仪自序中说:“崇祯三年,余守大将军,以傲罢,为头陀于是寺,有所感而识之。”也就是说,此书是茅元仪罢官后所作。内容杂记古今,语无伦次,议论也多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