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慎言

慎言

十三卷。明王廷相(1474-1544)撰。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少时以诗、文出名。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及第。选为翰林庶吉士,后授兵科给事中。他为人正直,不阿权贵,仕途中两次受到宦官迫害被贬。历任监察御史、四川提学佥事、山东提学副使、湖广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等职。他在吸取王充、刘禹锡、柳宗元、张载等人思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驳正宋儒的牵合附会之说,成为宋、元、明时期反理学最有成就的思想家。著作较多,主要有《沟断集》、《吴中集》、《雅述》、《横渠理气辨》、《台史集》等。此书成于嘉靖六年(1527)。共分十三篇,即《道体篇》、《乾运篇》、《作圣篇》、《问成性篇》、《见闻篇》、《潜心篇》、《御民篇》、《小宗篇》、《保傅篇》、《五行篇》、《君子篇》、《文王篇》、《鲁两生篇》。他在书中批评“理在气先”的唯心主义本体论,提出“元气为道之本”的观点。认为天地的本原为“元气”,元气为天地万物的宗统,有元气则有生,有生则有道显,故气为道之体,道为气之具。并提出“气无灭息”的观点,认为气有聚散,但无灭息。气化为雨水,而雨水受火复蒸为气。这是对物质不灭规律的初步科学认识。书中指出世儒的“理能生气”,就是老子的“道生天地”之说。他提出“知行兼举”论,认为学之术有二,一为致知,二为履事,两者兼举为上。他强调识与思的作用,认为广识未必皆当,而思之自得者真;泛讲未必吻合,而习之纯熟者妙。故君子之学,博于外而尤贵精于内;诸理而尤贵达于事。他在书中反对神秘主义的五行灾异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五种物质元素,自元气变化而来。大胆提倡“人定能胜天”的观点。王廷相的《慎言》独树一帜,卓然自立于理学的潮流之外,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很大影响。此书收入明嘉靖中刻本《王浚川所著书》,另有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王廷相哲学选集》本。

猜你喜欢

  • 字典部首音解

    一卷。清冯金鉴(1621-1687)撰。金鉴字心兰,又字藻卿,晚年别号蛰存,浙江桐乡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选庶吉工,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四川川北兵备道。著有《五音反切图

  • 周礼郑大夫解诂

    一卷。东汉郑兴(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佚。郑兴字少赣,开封(今河南开封市)人。官至谏议大夫,因私买奴婢贬为莲勺令,遂不复仕,卒于家。郑兴少学《公羊传》,晚习《左传》,兼明《周礼》,长于历数。事迹见

  • 丁氏新唐书各外国传地理考证

    八卷。清丁谦撰。丁谦,有《丁氏魏书外国传西域传外国传补地理考证》一书,已著录。是书将《新唐书》中突厥传、吐蕃传、回纥等国传、沙陀传、北狄传、东夷传、南蛮传、西域传分别作地理考证,各为一卷。其体例为先录

  • 东里全集

    九十七卷。《别集》四卷。明杨士奇(1365-1444)撰。杨士奇,名寓,江西泰和人。曾在湖广各地做塾师多年。建文初被荐入翰林,充编纂官,修《太祖实录》。成祖即位,入内阁典机务,历官至左谕德;成祖北巡,

  • 五经同异

    三卷。题顾炎武(1613——1682)撰。炎武本名绛,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季诸生,明清之际思想家、朴学大师。明亡,于苏州、昆山等地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

  • 章江集

    五卷。清安世鼎(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安世鼎字铸九,汉军镶红旗人,生卒年不详。由保德州知州官至江西巡抚。著有《雪桥诗话》,并行于世。本集所收皆江西任上所作,安世鼎自辑历官奏疏、公牍、条告诸篇,后面

  • 圣宗集要

    八卷。清费纬祹撰。费纬祹字约斋,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上古至明代大圣大贤及讲学诸儒的事迹,重在宣扬道家思想,认为伏羲、黄帝皆活二百岁,颛顼、舜、禹皆百余岁,伊尹百岁,周文王、周武王

  • 汪刻隶释

    二十七卷。宋洪适(1117-1184)撰。清汪日秀校刊。洪适(kuò)字景伯,晚年号盘洲老人,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绍兴十二年(1142)中博学鸿词科,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谥文惠。好收

  • 艺风堂藏书记

    八卷。续记八卷。清缪荃孙撰。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别字筱珊,号艺风,自称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清末著名藏书家。光绪二年(1876)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京师图书馆馆长。平生博览群书,通

  • 四元玉鉴细草

    二十四卷。清罗士琳(1789-1853)撰。罗士琳字次璆,号茗香,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曾游京师,考取天文生,初从其舅秦恩复习八股,后专攻历算,甚通中算诸书,“博闻强识,兼综百家,于古今法算尤具神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