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鸿堂法书
十六卷。明董其昌生平见《红绶轩帖》辑。该帖勒成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4),初刻为木板,后改为石刻。董其昌为明代著名书家,对清代书坛有着重要影响,以至董氏书帖风行一时,该帖亦备受推崇。该帖所辑录古帖真赝并存,而且用意巧拙,雕刻不精,故王虚舟讥讽为古今刻帖第一恶札;但王梦楼却称誉其以粗工传神,一时褒贬不一。该帖初为木板,后拓者日多,渐为损坏,故改为石刻,但与木刻相比逊色不少,帖尾年月亦变真书为篆书。现石刻全帙俱存,木刻却已罕见。有明华亭董氏本。
十六卷。明董其昌生平见《红绶轩帖》辑。该帖勒成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4),初刻为木板,后改为石刻。董其昌为明代著名书家,对清代书坛有着重要影响,以至董氏书帖风行一时,该帖亦备受推崇。该帖所辑录古帖真赝并存,而且用意巧拙,雕刻不精,故王虚舟讥讽为古今刻帖第一恶札;但王梦楼却称誉其以粗工传神,一时褒贬不一。该帖初为木板,后拓者日多,渐为损坏,故改为石刻,但与木刻相比逊色不少,帖尾年月亦变真书为篆书。现石刻全帙俱存,木刻却已罕见。有明华亭董氏本。
十卷、续谈 五卷。明陈师(详见《览古评语》条)撰。此书是陈师自永昌罢归,寓居僧舍时所作,因此以“禅寄”为名。此书成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笔谈》十卷,分三十二类,并附以杂著数篇。《续谈》五卷
十卷。张大复撰。张大复(生卒年不详)字元长,昆山(今属江苏)人,与归有光(1506-1571)同时。该书原来与《昆山名宦传》合为一编,题为《梅花草堂集》,后又分为两部。此前,方鹏有《昆山人物志》六卷,
一卷。明汪逸(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汪逸,字遗民,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是集诗一卷,皆与马时良、仲良兄弟倡和之作。首载《友声叙》一篇,为河南内黄司乃疆作。是称《友声》两卷,余得而展玩之,独抒如展
一百九十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毛奇龄,又名甡,字大可、齐于,号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举荐鸿博,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后辞归田。通经史、善诗文、工音律。著述颇丰,有《古文尚书
四卷,首一卷。清徐继畲纂修,孙汝明、王步墀续修,杨笃续纂。徐继畲,字松龛,邑人,同治时为闽省巡抚。孙汝明字朗山,河北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出身进士,光绪三年(1877)任五台县知县。王步墀,江西
十二卷。明吕原(1418-1462)撰。吕原为明代诗文作家。原字逢源。秀水(浙江嘉兴)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除翰林编修。历中允,侍讲学土、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改通政司参议兼侍讲,入内阁预机务,
十一卷。明张文炎编。籍里见《玉屑斋百家论抄》条。此书杂选明代之文,分十一类,每类为一卷。凡例谓取便举业,非当今急务,则博雅新闻,其详略并无轩轾。盖其书本为场屋对策设,间或足资考证,而冗杂者居多。《四库
十二卷。明朱泰贞(详见《礼记意评》)撰。泰贞通《礼》经及《春秋》。该书前附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序》及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序》。作者认为《公羊》《穀梁》二传对孔子《春秋》的微言大义各有所阐发,如果能彼此
八卷。清陆廷灿(详见《续茶经》)撰。《艺菊志》是一部记载菊花种植和吟咏菊花诗词的书。陆氏当时居住在崇安县南朔镇,在槎溪上游种植多亩菊花,被称为当朝画圣的王翚曾为陆氏绘艺菊图一幅,一时文人多争相题咏。陆
十五卷。清唐鉴(1778-1861)撰。鉴字镜海,善化(今湖南长沙)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卿,谥确慎。鉴潜研性道,笃信程朱之学。该书以陆清献、张杨园、陆桴亭、张清恪为正宗,汤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