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战国策

战国策

三十三篇。西汉刘向(前79-前8)编次。刘向字子政,初名更生,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出身于西汉宗室,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向十二岁被任为辇郎,二十岁被擢为谏大夫。后因献书汉宣帝,称据此书可炼出黄金,而宣帝“费甚多,方不验”,因此大怒,将刘向入狱,并判死刑。后经其父兄多方营救,才免于一死。此后刘向专心于经学,逐渐成为经学大师。元帝即位后,被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因上书弹劾外戚宦官专权误国,被再次投入牢狱,免官多年。成帝即位后,又陆续升任为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职。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刘向受诏领校中秘图书,从此刘向把后半生的精力全部用于学术研究方面,尤其在整理古代文献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刘向著述宏富,有《尚书洪范五行传》、《世说新语》、《说苑》、《新序》、《列女传》、《列仙传》,今存世。此外还有《五经通义》、《五经要义》,另有《文集》六卷,均已亡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整理编纂的演说辞和各国史料汇编。全书初无定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经刘向重新校订、编次,分为三十三篇,定名为《战国策》。这部书所记,上起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下至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继位,共二百四十五年间之历史。全书按国别编排,计有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赵、魏三国各四篇,韩、燕两国各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国一篇,共三十三篇。《战国策》主要记载当时各国谋臣策士的游说和互相辩驳之辞,书中反映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风貌,同时荟萃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对研究战国时期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思想文化是极其宝贵的。汉代司马迁撰著《史记》一书,参考和引用了大量《战国策》的史料。据今人郑良树先生统计,《史记》采自《战国策》者有一百四十九处,由此不难看出《战国策》一书的史料价值。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一批与《战国策》有关的帛书,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其中有些内容与《战国策》相同,另有十六章是久已失传的佚文,可以从中了解刘向校理之前《战国策》的原貌。由《战国策》汇集的大都是战国策士的游说辩难之辞,因而书中辞彩飞扬,气势奔放,游说者常引用寓言故事以增强说服力,极富文学价值。但也有不少虚妄浮夸之辞,与当时的历史实际是有差距的,因而不能把这些浮夸之辞都视为信史。最早为《战国策》作注的是东汉的高诱。高诱所注《战国策》流传至北宋时,其正文和注解都有散佚。北宋著名学者和文学家曾巩遍访士大夫和藏书家,对高诱所注《战国策》进行修补重编。南宋时,在曾巩补校本的基本上又出现了两个注本,其一是姚宏的续注,其二是鲍彪的新注本。到了元代,吴师道在鲍彪新注本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修补订正,是为《战国策校注》。清代黄丕烈又以吴师道的校注本为基础,参照各本,撰成《战国策札记》。近人金正烨有《战国策补释》。四川大学古籍所缪文远先生著有《战国策考辨》,旁征博引,对《战国策》一书所涉之历史多有考订辨正,对战国史研究甚有贡献。继而缪文远先生又出版了《战国策新校注》一书,这是目前有关《战国策》最好的校注本。

猜你喜欢

  • 兵机类纂

    三十二卷。明张龙翼撰。龙翼字羽明,松江(今属上海市)人。生卒年、仕履皆无考。此书取古今言兵事者,自春秋而下以至元明,辑为一书,故曰《兵机类纂》。书分三十二类,每类又析若干子目。略远详近,而以明事尤详。

  • 濮州志

    ①六卷,明李先芳纂修。李先芳,字伯承,别号北山野史。濮州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举进士,选新喻知县,官至毫州同知,以诗文名世。此志系李先芳自亳州同知罢归后纂修的,本州名绅祝尧焕、苏濂等参与设局,万

  • 东廓集

    十二卷。明邹守益(1491-1562)撰。邹守益字谦之,安福(今江西西部)人。正德六年(1511)中进士第一。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隆庆初追谥文庄。邹守益传王守仁之学,诗文皆阐发心性之语。其门人陈辰始编

  • 潜室札记

    二卷。清刁包(1603~1669)撰。刁包字蒙吉,号六用居士,祁州(今河北无极)人。明天启七年(1627)举人,再试不第,遂弃举子业,以著述讲学为事。清兵入关,隐居不出,于城隅建斋曰“潜室”,闭户读书

  • 楚辞详解

    五卷。清奚禄诒(生卒年不详)撰。奚禄诒,字苏岭,一字克生,黄冈(今湖北黄冈)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累官常州府同知,有清名,博览群书,为文力摹西汉。曾修《黄州府志》。著有《知青堂集》、《楚辞详

  • 西湖佳话

    十六卷。题“古吴墨浪子搜辑”,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事迹无考。书约在清康熙年间问世,短篇小说集,全名为《西湖佳话古今遗迹》。搜集自晋至明与西湖有关的名人轶事,加工整理成小说。卷一《葛岭仙迹》叙晋葛洪成仙事

  • 大金吊伐录

    四卷。编者佚名。“其书纪金太祖、太宗用兵克宋之事,故以‘吊伐’命名。盖荟萃故府之案籍编次成帙者也。”(《四库全书总目》)金太祖天辅六年(1122)以前旧牍不存,故只立一条,略存起事梗概。天辅七年(11

  • 罗浮志

    十卷。明陈梿撰。陈梿,字廷器,广东东莞人。《罗浮志》原为宋是庵、王胃所辑,而后人又有增补。然非刻本,卷帙弗全,字多谬误。陈梿视其指掌诸图记犹在,有足徵者,遂为之考订去取,汇成此书。《罗浮志》岭南遗书本

  • 皇宋十朝纲要

    二十五卷。宋李(1161-1238)撰。字季允,李焘子,学者称悦斋先生,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绍熙进士,历知潼川,常德府、夔州、礼部侍郎、遂宁府、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承史学家传,著有《皇宋十朝纲要

  • 周礼古注集疏

    二十卷。刘师培(1884-1919)撰。师培字申叔,号左盦,曾改字光汉,江苏仪征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曾任北大教授。刘氏幼承家学,精通小学,治经有成,著述很多,有《国学发微》、《经学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