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戴东原转语补释

戴东原转语补释

四卷。曾广源撰。广源字浩然,湖北江陵人,曾任教于中国大学等校。尚著《等切南针》、《反切释例》等。是编分四章:卷一释序、卷二释韵、卷三释声、卷四释章。是编之作专为证明《声类表》即《转语二十章》,以《转语叙》与《声类表》相较知之。叙云:“今别为二十章”,以《声类表》每行二十格按之,知每格即为一章也。又云:“其为声之大限五”,即表之声类也,其数适五;“小限各四”者,即每类之各有四等也。又云:“参伍之法,‘台’、‘余’、‘予’、‘阳’,自称之词,在次三章。‘吾’、‘’、‘言’、‘我’,亦自称之词,在次十有五章。截四章为一类,类有四位。三与十有五,数其位皆至三而得之,位同也。”按《声类表》,“台”“予”“余”“阳”皆喻母,在首格三位,“吾”“卬”皆疑母,在《二十章》为第十五章,在小限则为第三位。是《叙言》与《表》合,则《表》之为转语,可以论定(按赵邦彦有《戴氏声类蠡测》,与曾说同),而世以为《转语》已佚者。考戴氏之卒,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四月,距《表》成祇二十日,既不为例言以发其义,而丙申(1776年)答段氏书又浮沉至身后始达,段氏为《声类表叙》,只称戴氏论韵集诸家大成,于声位之说不能有所发明。而孔继涵刻《东原遗书》,见遗稿大题无标为“转语”者,遂谓《转语》已逸,取戴氏丙申春问答段氏论韵书与《声类表》合为一刻,而别录《转语叙》于《文集》。自是,《叙》、《表》撕裂,无所取证,后人乃疑《叙》为徒作,以《声类表》为专表韵部矣。案曾氏之说不无道理,《转语二十章序(叙)》,作于乾隆丁卯(1747年),《声类表》亦刊于是年。《序》云:“凡同位则同声,同声则可以通乎其义。位同则声变而同,声变而同则其义亦可以比之而通。”又云:“昔人既作《尔雅》、《方言》、《释名》,余以谓犹阙一卷书,创为是篇,用补其阙,俾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正之。”其旨与《声类表》亦同。曾氏既持是说,遂思补戴说之未逮,撰《释韵》、《释声》、《释章》三篇以补之,然曾氏功力不及,所释内外转、母、位、清浊诸条,语多纠谬,颇为人所诟病(见魏建功《古音系研究》)。是编有民国十八年(1929年)刊本。

猜你喜欢

  • 练音集补

    七卷。清王辅铭编撰。(生平见《国朝练音集》条。)卷一为“宦志”,皆系宋天圣以后至弘治在嘉定为官之人所作;卷二至卷五为嘉定人所作之诗;卷六为附卷,皆流寓、游览人所作;卷七为外卷,乃释道之人所作。然其版后

  • 识字略

    三卷。清宋宗元撰。宗元字悫庭,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分十部隶字,凡一字数音者,皆就其读音之异而诠释其义。宗元此书盖在辨正文字之音义,书中所辑之字,以兼韵字为主,随韵注明某字某韵某义,并引经史注释为证。

  • 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 提正篇

    六卷。意大利贾宜睦(?-1667)撰。贾宜睦字九章,耶稣会士,崇祯十年(1637)到杭州传教,最后死于常熟。《提正篇》共六卷,卷一撰述主德,卷二撰述主赎,卷三撰述主报,卷四撰述主惠,卷五撰述主重,卷六

  • 潞安诗钞

    十六卷。清程之玿、常煜辑。程之玿和常煜均为山西长治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编分前后两编。前编为程之玿集,后编为常煜集。前编为潞安明诗之选。对原诗重加抉择,细酌去留,详注其里爵出处。信者因之,疑者阙之

  • 孙文恪集

    二十卷。《附录》一卷。明孙升(约1550前后在世)撰。孙升,字志高,余姚(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授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著有《孙文恪集》。本书系其子等所编。所收文十四卷、

  • 谒林日记

    一卷。法国郭休(P·Couchoud)撰,赵诒译。译自郭著《亚洲诗人哲人志》中《孔林记》一篇,经林纾删正,即成此书。叙述冗琐。后附法文原文。现有《北京政闻报》刻本。

  • 剿闯小史

    见《剿闯通俗小说》。

  • 伤寒论注释

    见《注解伤寒论》。

  • 皇明史概

    一〇四卷。明朱国祯(?-1632)撰。朱国祯字文宁,乌程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历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首辅,后为魏忠贤排挤出。国祯在退居乡里后,曾取有关明代史籍及公卿志状、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