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说

文说

一卷。元陈绎曾撰。陈绎曾,字伯敷,处州(今属浙江)人,后徙吴兴,生卒年均不详。举进士,口吃而精敏异常,官至国子学助教。诸经注疏与陈旅齐名。善真草篆书。著有《文筌》、《行文小谱》等。是书为有关文章理论的著作。本书传本久佚,也未见著录。是书系由《永乐大典》中辑出。据《序》称,“陈文靖公问为文之法,绎曾以所闻于先人者对之”而成此书。陈绎曾以为,“为文之法”在于八个方面:一养气、二抱题、三明体、四分间、五立意、六用事、七造语、八下字。集中即以此八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碑碣、表疏、传纪、序论、辩论、奏书、诏令等文体的作法。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如“语下八字曰:肃壮清和奇丽古远”、“情出于意则切”、“凡文无景则苦,无意则粗,无事则虚,无情则诬”、“立意之法,必兼四者”等观点,直到今天尚有不少可取之处。书后附以其学习历代的文献(包括经史子集),尤其是《四书》、《五经》的心得,以供当时读书人应付科举考试之需,故价值不大。此书有依阁本、活字本、《文学津梁》本、《四库全书》本、民国七年(1918)周钟游上海有正书局石印本等。

猜你喜欢

  • 唐本草

    见《新修本草》。

  • 尚书讲义

    ①二十卷。宋史浩(1106-1194)撰。浩字直翁,一名若纳,两浙路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南宋著名政治家、经学家。绍兴十四年(1144)进士,孝宗为建王时,浩以司封郎中兼直讲,孝宗即位,迁翰林学士知制

  • 历代小史

    一百零六种,一百零六卷。明李栻编辑。李栻字子敬,一字孟敬,江西丰城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隆庆五年(1571)由肥县知县选河南道御史,万历元年(1573)为湖广巡按,后官至浙江按

  • 御纂孝经集注

    一卷。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1723-1735在位)撰。胤禛,清圣祖第四子,年号雍正。五年(1727)与俄订立《中俄布连斯奇界约》和《中俄恰克图界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七年(17

  • 印典

    八卷。清朱象贤撰。朱象贤号清溪,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它不详。此书采录印玺故实及诸家论说。分十二类,为原始、制度、赉予、流传、故实、综纪、集说、杂录、评论、镌制、器用、诗文。后有康熙六十一年(172

  • 九歌残石

    一卷。唐欧阳询(557-641)书。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家。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书法学王羲之、王献之,自成一家,称“欧体”,为唐初四大书家之一。有《九成宫

  • 学规类编

    二十七卷。清代张伯行(见《道统录》)撰。此书成于康熙末年,作者在福建设正谊学堂,倡导理学,并建书院,此书便是作者为书院诸生订立的学规,以程朱理学为宗。全书首载有清太祖训饬士子文,其次辑录了宋、元、明程

  • 洞天福地记

    见《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 郑记

    一卷。清袁钧(见《六艺论》)辑。此书《隋志》著录六卷,题郑玄弟子撰。两唐《志》并载《郑记》六卷,均不著撰人。唐刘知几《史通》云:“郑之弟子分授门徒,各述师言,自相问答,编录其语,谓之《郑记》”(据王利

  • 颜氏字样

    一卷。唐颜师古撰。清汪庆黎辑。颜师古生平著述,见《匡谬正俗》。按:《中兴书目》著录颜师古《字样》一卷,《唐书·儒学传》云:“帝尝叹五经去圣远,传习浸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颜元孙《干禄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