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方言

新方言

十一卷。近人章炳麟撰。章炳麟(1869-1936)字太炎,一名绛;初名学乘,字权叔。浙江余杭县人。从俞樾学,又问学于黄以周。年二十七加入康有为发起的“强学会”,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参加维新运动,被清廷通辑,亡命日本。后因倡导资产阶级革命被捕入狱。自1904年起,先后任《大共和日报》主编、护法军政府秘书长等。晚年以讲学为业。1936年病逝于苏州。学问渊博,在语言文字研究上成就尤为卓越,为清代朴学殿军,并开创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章黄学派”。著述甚丰,有《文始》、《新方言》、《小学答问》、《国故论衡》、《庄子解故》、《訄书》等,后人辑为《章氏丛书》。《新方言》搜集方言俗语八百余条,仿《尔雅》体制,分为《释词》、《释言》、《释亲属》、《释形体》、《释宫》、《释器》、《释天》、《释地》、《释植物》、《释动物》等十篇。每篇为一卷。第十一卷为音表。末附《岭外三州语》一篇,考释惠州(今广东惠阳)、嘉应州(今广东梅县)、潮州(今广东潮安)客家话中一部分词语的来源。书前有自序,书后有刘光汉、黄侃的跋语。章氏对清人的方言著作十分不满,认为杭世骏、程际盛二家之作,不过抄录字书而已,既不能疏通证明,又不能和当时的方言结合。钱大昕之《恒言录》“沾沾独取史传为证,亡由知声音文字之本柢”。翟灏之《通俗篇》“虽略及训诂,亦多本唐宋以后传记杂书”,不能结合古训,且缺乏分析说明。而章氏《新方言》则以“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正之”为原则,根据声韵通转规律,以古语证今语,以今语通古语,从时、地两方面,把语音、语义密切结合起来,说明某些方言词的错综变化。如卷一《释词》:“《方言》:‘訾,何也。’今通语曰‘曾’,俗作‘怎’。或曰‘訾’音转如‘债’。四川成都以东谓‘何’曰‘訾’,杨越亦如之。‘訾’转债者,脂支对转。”章氏《新方言》确较杭、程等人著作前进了一大步,但由于章氏笃信“今之殊语不违姬汉”,一定要把“笔札常文所不能悉”的方俗语词,在《尔雅》、《方言》、《说文》中求得本字,因此往往失于主观臆断。关于这个问题,章氏弟子沈兼士《今后研究方言之新趋势》(收入《段砚斋杂文》)认为:“表示语言的文字,本不一定都用本字”;语词随时孳生,“后起的语言,不必古书中都有本字”。“语言往往因种族交通而发生混杂的状态,倘一切以汉字当之,恐反昧其来源”。并且“中国的语言由单缀音逐渐变为多缀音,而文字学家仍拘守著‘字’,不注意到‘词’,对于复音词往往喜欢把他拆开来,一个一个替他找本字,殊为无谓”。沈氏认为研究方言的方法可以分纵横两方面:纵的方面应该从事“各代记载中方言之调查和比较”,“单缀语渐变为多缀语之历史的研究”,“语言与文字之分合的研究”,“语源的研究”;横的方面应该从事“语汇之调查”,“同一意义之各地方言的比较研究”,“各地单语之词性变化法的比较研究”,“与异族语之关系的研究”。沈氏的这些观点,至今亦应认为是正确的。由此亦知章氏的《新方言》虽较清人的方言作品前进了一步,但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都是陈旧的,使这部书的价值受到影响。《新方言》收入《章氏丛书》(1919年),通行的是浙江图书馆的校刊本(1917年)。

猜你喜欢

  • 卧象山房集

    三卷。《附录》二卷。清李澄中(1629-1700)撰。作者生平见《白云村集》(辞目)。本集为赋一卷,文一卷,诗一卷,附《滇南集》一卷,《艮斋文选》一卷,其诗学习明朝后七子代表人物李攀龙,但观其集中作品

  • 大泌山房集

    一百三十四卷。明李维桢(1547-1626)撰。李维桢,字本宁,京山(今属湖北)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进修撰,官至礼部尚书。善文,所作甚多,著有《史通评释》、《大泌山房集》等。

  • 贯经堂米帖

    八卷。清张模(生卒年不详)辑。张模,字晴溪,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人。张氏自跋中,记述了刻帖原委。张氏认为米芾书法为宋四家之最奇纵者,或真或草,逸态横生,可与王右军相比附,故张模每遇米氏真迹或初拓善本,

  • 春明稿

    十四卷。明徐学谟(1521-1593)撰。生平见《归有园稿》。徐学谟著有《春秋亿》等。是稿以学谟因事罢归后,及又擢为礼部尚书再入京都时所作编为一帙,以“春明”为之。凡文编十卷,诗编三卷,续编一卷。文编

  • 雪樵经解

    三十三卷。清冯世瀛撰。世瀛,字、生卒年不详,四川人,曾任四川金堂县训导。最初,世瀛写出了五经集解十五卷,既而将这十五卷增扩为二十卷。以后又陆陆续续写成了续集二十卷、附录三卷。最后经过整理,定为三十三卷

  •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八卷四十回。题“吴越草莽臣撰”。或以为作者是冯梦龙,或以为是著《辽海丹忠录》的陆云龙,待考。该书为长篇小说,叙明万历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从发迹到败亡的经历。书分四十回,回有偶题,形式整饬致;且又在每回标

  • 古文渎编

    二十三卷。明王志坚(约1625前后在世)选编。王志坚字淑士,初字弱生。江苏昆山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南兵部主事、历郎中。著有《读史商语》等。此编乃其督学湖广时所选唐、宋八家古文。凡诸集中

  • 临证指南

    见《临证指南医案》。

  • 绥阳县志

    九卷,民国胡仁修,李培枝等纂。胡仁,字寿良,珉州人,民国十四年(1925)任绥阳县知县。李培枝,邑人,清拔贡。明万历县令詹淑创修志乘,纂辑舆图志一部。后毁于兵燹。迨乾隆三十二年(1767)县令陈世盛又

  • 丰川易说

    十卷。清王心敬(1656-1738)撰。心敬字尔缉,鄠县(今陕西户县)人。少时曾从李颙学,长于《易》。乾隆元年荐举贤良方正,因老病不能赴京而罢。王氏虽受业于李颙,但不如其师谨严。所注诸经,好作异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