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语

新语

二卷。亦称《陆子》。汉陆贾(约前240-前170)撰。陆贾楚人,秦汉之际著名的舌辩之士,以客从刘邦定天下。授太中大夫。在吕后掌权期间,被免家居,孝文帝刘恒当权又重任太中大夫。西汉初两次出使南越,都成功地说服了南越王尉佗臣服朝廷,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一再建议刘邦要文治,“文武并用”才能长治久安;在诸吕擅权阴谋作乱之际,力劝丞相陈平靠近太尉周勃,加强将相之间的团结,以免分裂;又在公卿大臣间,游说,故在平定诸吕作乱中,做出了积极贡献。《汉书·艺文志》著录:“《陆贾》二十三篇。”梁阮孝绪《七录》谓《新语》二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皆著录:“《新语》二卷,陆贾撰。”今存有《新语》二卷本或一卷本,均为十二篇。是书篇目为:一《道基》,二《术事》,三《辅政》,四《无为》,五《辨惑》,六《慎微》,七《资质》,八《至德》,九《怀虑》,十《本行》,十一《明诫》,十二《思务》。书中多阐述《春秋》、《论语》之文。主张崇王道,黜霸术,识贤任贤,以德教化,修养生息。反对秦始皇的侈骄。提出了“广思而博听”,“进退循法,动作合度,闻见欲众,而采择欲谨”的卓见。对《新语》真伪的看法,从宋以来,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认为《新语》是伪书。最初是宋代黄震在《黄氏日抄》中提出的。主要有以下几点根据:一,其文烦细,不类陆贾豪杰士所言,当时无《五经》的称呼,无对偶文;二,《汉书·司马迁传》云,迁取《战国策》、《楚汉春秋》、《陆贾新语》作《史记》,唯《新语》之文不见于《史记》;三,《穀梁传》至汉武帝时始出,而《道基》篇末乃引“穀梁传”文,与时不符;四,《本行》篇曰:“表定六艺”非贾所为;五,《新语》本儒家书,而今本多道家说等。与之相反的意见则认为《新语》是真书。清唐晏《重补陆贾新语跋》云:“陆氏著此书,去秦焚书才六年耳,其所读者,未焚之《穀梁传》也。至汉武帝时则为再出矣,故所引者今本无之也。”罗根泽亦认为《新语》是陆贾的著作,根本不是伪书。据《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司马迁曰:‘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陆生乃祖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书》。”《汉书·艺文志》儒家著录为《陆贾》二十三篇,不写成《新语》是把《新语》和其他著作放一起的缘故。”《新语》中有道家之言是很自然的,反映汉初黄老之术的实际情况,符合时代特点。这些都不能作伪书的根据。因此《新语》为真,是研究陆贾思想的可靠史料。《新语》有各种版本:明弘治间李廷梧刻本,明范氏天一阁刻本,万历中胡维新辑刻《西京遗编》本,皆二卷本。民国八年(1919)上海扫叶山房石印《百子全书》本,《汉魏丛书》本,《诸子集成》本,1956年中华书局排印《诸子评议补录》本。

猜你喜欢

  • 易酌

    ① 十四卷。清刁包(1602-1669)撰。包字蒙吉,祁州(含河北安国)人。明天启三年(1623)举人。此书用注疏本,以程传本义为主。虽也偶尔论及象数,然均陈抟李之才之学,而非汉代以来相传之法。原序称

  • 医理略述

    一卷。美国嘉约翰(1824-1901)口述,岭南尹端模(生卒年不详)笔译。嘉约翰,又名克尔、约翰·格拉斯哥。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医师。1853年来华,在广州传教行医。1876年回美。1878年又来广州,1

  • 南园漫录

    十卷。明张志淳(生卒年不详)撰。张志淳自号南园野人,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祖籍云南。明成化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撰有《永昌二芳记》等书。《南园漫录》共十卷,书首有作者正德十年自序,自序中称:此书乃仿

  • 群经释疑

    六卷,清黄维清撰。黄维清,广东梅县人,生卒及生平事迹不详。这本书是在十三经注疏及清儒经说中未妥贴者的基础上进行的,单以俞樾的言论为主。俞樾的学说散见于所著的群书之中,而以《茶香室经说》为准。诸条大多引

  • 归有园稿

    二十九卷。明徐学谟(1521-1593)撰。学谟初名学诗,字思重,改字叔明,号太宝山人。上海嘉定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授兵科主事,改中书舍人。后擢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著有《归有田稿》、《

  • 元史续编

    十六卷。明胡粹中撰。粹中名由,以字行。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永乐中为楚王府右长史,博通经史。粹中病明初修《元史》详于世祖以前攻战之事,而略于成宗以下治平之迹,因撰此书。全书为编年体,起自世祖至元十三年

  • 阳山诗集

    十卷。清陈炳(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陈炳,字虎文,长洲(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因居阳山裘巷里,又自号阳山。少时即以“松顶红裙拖绿上,山间白鸟破青飞”之句知名于时,这两句并非诗家上乘,但却广为

  • 两朝从信录

    三十五卷。明沈国元(详见《皇明从信录》)撰。是书为续《皇明从信录》而作,记叙泰昌、天启两朝史事,约七十万字。起于泰昌元年(1620),讫于天启七年(1627)。采集当时诰谕敕制、邸报奏章、私人书札中资

  • 瑶泉女史遗草

    一卷。清仲振宣撰。仲振宣生卒年不详,字芝云,江苏泰州人,仲鹤庆之次女,仲振宜之妹,张祥凤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为《泰州仲氏闺秀集合刻》之一。与其姊《绮泉女史遗草》合刻,称《

  • 翊运录

    二卷。明刘廌编。刘廌字士瑞,青田(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明代诗文作家诚意伯刘基之孙,刘琏之子。洪武二十三年(1390)袭封诚意伯,次年被贬归里,筑室于里第西鸡山下,取名“盘谷”。洪武三十年(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