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方言注

方言注

十三卷。东晋郭璞注。郭璞生平见“尔雅注疏”。《方言》注本,以郭注为最早。今本《方言注》十三卷。然郭氏《方言注序》谓《方言》有“三五之篇”,刘歆与扬雄往来书亦说《方言》十五卷。然《隋书·经籍志》与新旧《唐书》并作十三卷,是并十五卷为十三卷,当在郭注之后,出于六朝人之手。郭氏《方言注》全以晋代方言为本,往往举晋代方言与汉代方言比较。对《方言》不仅加以注释,使原训释更加准确明晰,而且“触事广之,演其未及”,增广了许多内容。郭氏注内容有下列八项:(1)对原训释加以注释,使词义更加明晰准确。如“秦晋或曰慎,凡思之貌亦曰慎。”注:“谓感思者之容。”(2)用复音词解释原书的单音词,不少复音词是晋代产生或通行起来的。如“恬,静也。”注:“恬淡安静。”(3)用晋时通语解释汉代方言词。如“台,养也。”注:“台犹颐也。”(4)说明语词称谓之所以然之意。如“生而聋,陈楚江淮之间谓之耸。”注:“言无所闻常耸耳也。”(5)说明“语转”。如“吴越饰貌为竘,或谓之巧。”注:“语楚声转耳。”(6)加注字音。如“好也”条谓“自关而东河济之间谓之媌。”注:“今关西人呼好为媌。莫交反。”(7)说明汉时方言语词至晋时通行区域的变化。如“好也”条“赵魏燕代之间曰姝。”注:“昌朱反,又音株,亦四方之通语。”(8)说明方言词词义的变化。今语虽与古语同,而其义之广狭别异,或与之相涉者皆申明之。如“燕齐之间养马者谓之娠。”注:“今之温厚也,音振。”王国维云:“景纯注《方言》全以晋时方言为本,虽注而不域于注体焉。”郭氏《方言注》是《方言》的一部精善注本,由于它的注释,方使文字古奥、训义简括的《方言》能为学者所研习,使《方言》训释变得显达明晰;同时它还是一部增广《方言》的作品,为研究汉至晋代语言的变迁,提供了可靠材料。郭氏《方言注》刻本,以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浔阳太守李孟传刻本最古,明刻本皆翻刻李本,如吴琯《古今逸史》,胡义焕《格致丛书》、程荣《汉魏丛书》诸本皆出此源。清戴震据《永乐大典》录出之本与明本对校,戴校之本称善。《四库全书》及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皆为戴校本。另有卢文弨校本、钱绎校本等。1956年科学出版社印行之《方言校笺及通检》,为《方言》集大成之善本。

猜你喜欢

  • 舜典补亡

    一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舜典补亡》一书坚信古文《尚书》,不信今本《尧典》与《舜典》之分篇。今传《舜典》前有“曰若稽古帝舜……”28字,本是南朝齐姚方兴所加,其作伪甚明。奇龄遂弃之,截取今

  • 四史鸿载

    四十卷。明穆文熙编撰。文熙生平事迹详见《七雄策纂》条。《四史鸿载》选录《左传》十二卷、《国语》八卷、《战国策》八卷、《史记》十二卷,皆注字义。有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朱朝聘刻本,现为美国国会图书馆

  • 高邮王氏四种

    一百三十一卷。清王念孙、王引之撰。王念孙生平在《广雅疏证》中、王引之生平在《经义述闻》都已著录。是编汇辑王氏父子著作四种,有王念孙《读书杂志》十种八十二卷,对《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

  • 推篷寤语

    九卷。余录一卷。明李豫亨(生卒年不详)撰。李豫亨,字元荐,松江(今上海)人。著有《推篷寤语》、《三事溯真》等,多涉释道家言。书首自序中言:“舟之亡所见者,篷蔽之;人之懵所知者,寐障之。此书欲启昔之寐,

  • 青浦县志

    三十卷,首二卷,末一卷。清汪祖绶等修,熊其英、邱式金纂。汪祖绶,清光绪初年知事青浦县。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王圻纂有《青浦县志》八卷,仅存四卷。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王昶续纂之,至光绪五年

  • 纲目订误

    四卷。清陈景云(详见《通鉴胡注举正》)撰。朱熹《通鉴纲目》成后,为其注释、补遗、订误者有宋尹起莘、周密,明张自勋及清芮长恤等。然诸家之说,或不甚确切,或有漏略。景云之书采摭诸家所未及,悉引据前史原文,

  • 韵府钩沈

    五卷。清雷浚辑。雷浚(1814-1893)字深之,一字广文,号寓楼,又号甘溪,江苏吴县人。通小学,精校雠。尚著《说文外编》、《说文引经例辨》等。是编以通俗韵书失收之字甚多,因用《古经解钩沉》、《小学钩

  • 杂祭法

    一卷。晋卢谌(285-351)撰,清马国翰辑。卢谌,字子谅,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官至司空从事中郎。《晋书》无传,附见《刘琨撰传》中。《文选》注引徐广《晋纪》云,“显宗征为散骑常侍”。所著《杂祭法》六

  • 训女蒙求

    一卷。宋徐伯益(生卒年不详)撰。徐伯益爵里亦不详。本书模仿李瀚《蒙求记》的体例。收集妇女事迹,分类编辑。为四言韵语,皆习见之词,无足采录。

  • 筹算

    二卷。清梅文鼎(详见《历算全书》)撰。这是一部介绍西洋纳皮尔算筹用法的专著,写于1678年。初稿为七卷,梅珏成在编辑《梅氏丛书辑要》时精简为二卷。原术为直筹横写,为了与西方笔算横式书写相适应,《筹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