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明史

明史

三百三十二卷。清张廷玉(1672-1755)等修撰。张廷玉字衡臣,号研斋,(或作砚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改庶吉士,雍正时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居官五十年,卒谥文和。著有《澄怀园全集》三十七卷。清朝顺治二年(1645)下诏设立明史馆,为修撰《明史》进行准备,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开始撰修,至雍正三年(1735)《明史》定稿,乾隆四年(1739)正式刊行,历经95年,是二十四史中修撰时间最长的一部。《明史》先后由张玉书、王鸿绪、张廷玉等任总裁。先后参加撰修者很多,其中以万斯同出力最多。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浙江鄞县人,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的弟子。万氏博学多才,对明史用力尤勤。他不肯入清廷作官,以布衣身份参修《明史稿》。明史馆臣所撰的文稿均由万氏审定,他是实际上的《明史稿》总裁。万氏卒后,王鸿绪在万斯同《明史稿》的基础上修订删补,《明史》大体修成,但仍未完善。特别是清初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抗清战争不断,明清之间的关系难于处理,福、唐、鲁、桂诸王的名位问题也使馆臣感到棘手。修史者对当时的文字狱心有余悸,害怕因修史罹祸,故迟迟不敢下笔,这是《明史》一再拖延,不能定稿的重要原因。雍正元年,由张廷玉任总裁,选聘二十五人再次对王鸿绪修订的《明史稿》进行修改删削,又历时14年,至雍正十三年(1735)才最后定稿。因定稿时张廷玉任总裁,故署张廷玉之名。《明史》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传二百二十卷,目录四卷。记事上起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下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共计277年的历史。本纪记载明朝十六个皇帝的史事,其中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的本纪各分为三卷,宪宗、神宗和庄烈帝的本纪各分为二卷,其余每帝一卷。志分十五目,在二十四史中名目最全,内容也较充实。表分为五类,其中《七卿表》记载明朝官制较详备。列传中分类传二十目,新增了其他各史所没有的类目。未标类目的列传也按人物的类别划分,把相同或相近的列在一起。《明史》撰修时间长,经撰人很多,但体例严谨,内容充实,文字精炼,是二十四史中较好的一部。《明史》版本较多,有武英殿本,江苏翻刻本,同文局本,竹简斋本,百纳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中华书局标点本。

猜你喜欢

  • 襄阳遗集

    一卷。明范明泰编。范明泰,字长康。嘉兴(今浙江)人,万历庚子(1600)举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乃裒辑北宋书画家米芾遗文之集。米芾之《宝晋英光集》本世有传本,范明泰大抵未见,故而繁采各书,裒为此集。但缺

  • 春秋三传义求

    二十四卷。清吴敏树(1805- 1873)撰。敏树字本深,号南屏,巴陵(今湖南岳阳)人。道光壬辰(1832)举人,官浏阳县教谕,与同里方稼轩同治经学,为学官。著有《柈湖文录》、《柈湖诗录》等。作者认为

  • 顺治十八年诸王百官誓师录

    是书记录了顺治十八年(1061)正月十四日诸王贝勒以下满汉文武百官的誓词。书中此事原委的叙述和所录誓词,均以满汉二种文字缮写,并装潢成卷,藏之册府,是关于此事的原始记录。其中所载与《东华录》有不合之处

  • 淮海易谈

    四卷。明孙应鳌撰。应鳌字山甫,贵州清平籍,南直隶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谥文恭。该书认为,天地万物,所在皆有易理,关键是人心是否能明。故其说虽以离数谈理为

  • 附广肘后方

    见《肘后备急方》。

  • 二十一史论赞

    三十一卷。明沈国元编辑。国元字飞仲,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二十一史论赞》摘录二十一史“论赞”,加以圈点评识。读书有崇祯十年大来堂刻本传世。

  • 疑谊偶述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此书首题门人潘鸣时述,书末又有潘鸣时跋。其实是唐枢所作以示潘鸣时之书。共十八条,具论古今学术、法制之可疑者,因此以“疑谊”为此书之名。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但语言

  • 周易辑义续编

    四卷。清卢兆鳌(详见《周易辑义初编》)撰。此书宗从来知德的学说,对易学有关间题多有阐发,不无卓见。如其解释“君子终日乾乾”说:“乾为纯阳,日禀阳精,故乾有日象。内卦至三,乾象已成,故称终日”。实发前人

  • 留余草堂丛书

    十一种,六十四卷。清刘承干编。刘承干,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编者认为清中叶以后,学术方面扬汉学而抑宋学,故虽考据之学大盛,仍不免有世风日颓的征兆,有感于此,于是以劝世为宗旨,编此丛书,多收有关理学的著作。

  • 左海经辨

    二卷。清陈寿祺(详见《五经异义疏证》)撰。本书说经固然颇有所得,但也不无失误。自秦代焚书之后,学者不能一睹全经,于是各持所见。其中如今文《尚书》有“序”说,认为伏生二十九篇包括“序”,但不含《大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