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明太祖文集

明太祖文集

二十卷。明朱元璋(1328-1398)撰。明巡按直隶督学御史姚士观、南京户部督储主事沈铁同校刊。朱元璋,即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禹(今安徽凤阳东)人。少时在皇觉寺为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后自立一军,韩林儿称帝时任左副元帅。龙凤二年(1356)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废除了一些元代苛政,命诸将屯田。后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壮大了自己的军力。龙凤七年(1361)被韩林儿封为吴国公。旋击败陈友谅,至龙凤十年(1364)消灭其残余势力,改称吴王。龙凤十二年(1366)发布文告,咒骂红巾军为“妖”,杀害韩林儿。次年消灭张士诚的割据势力。旋即出军北上。1368年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今南京)为京师。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统治,以后逐步统一全国。他普查户口,丈量土地、奖励农桑、均平赋役、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并减轻对工匠的奴役。同时抑制豪强贪吏,制订《大明律》,兴胡惟庸、蓝玉等狱,废中书省及左右丞相,加强皇权,以巩固中央集权,为社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明太祖集》辑录诏、制、诰、书、敕命、策问、敕问、论、乐章、乐歌、文、碑、记、序、说、杂著、祭文、诗共十六类、二十卷初刻于洪武七年(1374)。刘基与宋濂文集所载序文俱云五卷,称翰林学士乐韶凤所编录。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已不著录。所著录者有《明太祖文集》三十卷。包括甲集二卷、乙集三卷、丙集文十四卷、诗一卷、丁集十卷。又《太祖文集类编》十二卷。又《太祖诗集》五卷。又《太祖御制书稿》三卷。均与此本不符。焦兹《国史经籍志》列《太祖文集》二十卷,又三十卷。此本卷数与焦兹所列前一本合,当即为焦竑所著录。其刻在万历十四年(1586)编次不知出自谁手。目录未有姚士观等跋语,乃据旧本刻于中都,亦未能详考其所由来。朱彝尊《明诗综》载有太祖《神凤操》一首,而集内无此作,则亦未为赅备。但所谓三十卷者,未见其传本,其存佚均未可知。后来诸家所藏,大抵皆即姚士观等所刻。为明一代开国之著作。四库已存目。

猜你喜欢

  • 支子固先生汇辑异林

    见《异林》。

  • 从先维俗议

    五卷。明管志道撰(详见《孟义订测》条)。此书共五卷,内容大要言往来交接之礼,亦即礼俗关于世教民彝之大者。前三卷均载事迹,第四、第五卷多为其讲学之语,理杂二氏,颇及垂世典要与出世密固,且明立三教主宾之说

  • 丁氏魏书外国传西域传外国传补地理考证

    各一卷。清丁谦撰。丁氏将《魏书》中《外国传》、《西域传》、《外国传补》里的许多地名加以考订,以求今地所在。作者着力搜罗,参诸史书,汇得备考之史料,值得珍视,但其中有不洽核之处,仍需参酌他书使用。《续修

  • 段氏说文注订

    八卷。清钮树玉(1760-1827)撰。树玉字蓝田,晚年著《匪石子》,学者因称匪石先生。曾游学钱大昕门下,为钱氏所重。隐于贾,博极群书,尤精小学。著作尚有《说文解字校录》、《说文刊误》、《说文玉篇校录

  • 一片石

    清蒋士铨撰。其生平见《冬青树》条。此剧写书生薛天目乘船来到江西南昌的隆兴观塘,在一座酒楼内坐下,时值夏初,凭窗远眺引起沧桑之感,想起二百年前的明代宁王朱宸濠,因谋反而遭殄灭,而他的妻子娄妃却富有才智,

  • 书目答问

    不分卷。清张之洞撰。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河北南皮人,著名目录学家。同治二年(1863)一甲三名进士,官至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卒后,谥文襄。该书为其督学四川时,令其幕

  • 春秋名字解诂补义

    一卷。清俞樾(详见《周易平议》)撰。俞樾治经学私淑高邮王氏。王引之曾撰有《春秋名字解诂》,俞樾撰《春秋名字解诂补义》,对王氏之书重加补正,纠正其中的疏失。该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收入《皇清经解续编》及《

  • 持静斋藏书纪要

    二卷。清莫友芝编。同治六年(1867),莫氏由浙经苏,受丁日昌邀请,将其主要藏书撰写提要,分类编辑整理。卷上收宋元明刊本,附载近刊佚书;卷下收抄本,各按“四库”顺序排列。简者仅略记版本;“四库”未收之

  • 纪录汇编

    二百一十六卷。明沈节甫(生卒年不详)撰。沈节甫,字以安,号锦宇,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四十七年(1619)进士,历祠祭郎中,万历间累官工部左侍郎。疏请省浮费,核虚昌,止兴作,减江浙织造,停江西瓷器

  • 六经原流

    不分卷。明吴继仕(生卒年不详)辑。继仕字公信,安徽新安人,经学家。作品有《七经图》、《音声纪元》、《六经原流》等。此书分门别类,考镜源流:首先探讨《六经》源流,其次探讨世人治经源流,然后分别是《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