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参

易参

五卷。明钱彭曾撰。彭曾号觉龛,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此书用注疏本,没有载经文,只标明每节题目。首为图说,方圆黑白均是易外枝节,但从宋代以来,犹有所受。又旁及历法、推步、奇门、九宫、干支、纳音,虽不得汉儒本法,但其说仍有所传。又广而推及五岳地形,禹贡水道、堪舆、律吕、井田、兵法、道家、佛象、选择六壬,特别泛滥杂乱,无所纪极。然而五脏六腑也与阴阳相配,能说《易》是为医而作?方卦圆棋也与奇偶相合,能说《易》为棋而作?至于他作的诠释则更与图毫无牵涉,仍然是摘章琢句,循文推衍,偶尔出点新意,但又往往错乱悖理。例如,说乾是四月之卦,犹未分龙,雨未分时,故称“潜龙”。坤卦“履霜坚冰”是对忠臣孝子而言,初发一念是“履霜”,历久不变是“坚冰”。《四库全书总目》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存目。

猜你喜欢

  • 晚书订疑

    三卷。清程廷祚(1691-1767年)撰。程廷祚字启生,号绵庄,晚号青溪居士,上元(今江苏省江宁县)人,清代经学家。乾隆初,曾以诸生举博学鸿词,未入等,后遂不复应乡试。其学以颜元为主,亦尝问学于李塨。

  • 归有园稿

    二十九卷。明徐学谟(1521-1593)撰。学谟初名学诗,字思重,改字叔明,号太宝山人。上海嘉定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授兵科主事,改中书舍人。后擢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著有《归有田稿》、《

  • 黄帝祠额解

    一卷。明李维桢(详见《史通评释》条)撰。此书是李维桢奉诏谒黄帝陵,见旧祠取鼎湖之事,额曰龙髯,于是便作此书以辨其不经,认为骑龙即乘六龙之义,其实在《子华子》中已有此说,无庸复赘。又举百家所言黄帝神灵诸

  • 钦定皇朝通典

    一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典》。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开始编修,大约完成在乾隆五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二年之间。其编纂目的正如其书总目中所指出的“用以昭示万年”。是书共分九典,分别为

  • 金丹大要

    十卷。元陈致虚(详见《周易参同契分章注》)撰。《金丹大要》,全称《上阳子金丹大要》。金丹二字,其源出于《周易参同契》:“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之语。唐人专以金石炉火炼丹药,道

  • 燕翼诒谋录

    五卷。南宋王栐撰。王栐字叔永,号求志老叟,宋无为军(今属安徽)人。曾为官于宋淮北山阳(今江苏淮安)。《燕翼诒谋录》记北宋建隆至嘉琇间的典章制度,共一百六十二条,并详论其兴革得失之由。王栐写作此书的目的

  • 明本纪

    一卷。明佚名撰。该书记明太祖朱元璋的事迹,自起兵濠州始,至建国金陵。皆分年排载,颇为详备。盖于实录中摘出编次而成。但缺洪武三年(1370)正月以后事迹,约是撰写未竟之故。有《四库全书》本。

  • 说文解字篆韵谱

    五卷。南唐徐锴(其生平著述见《说文解字系传》)撰。是书是为《说文解字》作的音序检字表,是与《说文系传》相配的。它取许书所收释的一万零五百一十六字,按平上去入四声分类编次而成。凡小篆皆有音训,其无音训者

  • 诗经小记

    一卷。清范尔梅撰。范尔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卷首有孙宗楚序,认为子贡诗传有残缺,需要和小序相互引发阐明,所以所标各条,都举其中与小序相同的来互相印证。书中所计较的不在典故义理,而只在章法字法之间

  • 四书纂笺

    二十八卷。元詹道传撰。道传乃临川(今属江西)人,生平不详。此书仿《古经笺疏》之体,取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或问正其音读,或考其名物度数,各注于本句之下,亦间释朱熹所引之成语。如“真积力久”出《荀子·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