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传说例

春秋传说例

一卷。宋刘敞(详见《春秋权衡》)撰。此书与杜预《春秋释例》、陆淳《春秋纂言》相类,旨在发凡举要,阐明其《春秋传》褒贬之例,实为其《春秋传》一书之纲领。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原书凡四十九条,然无传本。今本是《四库全书》编辑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只得二十五条,“且多零篇断句,不尽全文”。《春秋》一书之例(亦称义例》是历来治《春秋》者最为关切的热点。《公羊》、《穀梁》二传以阐发《春秋》大义为主,认为《春秋》大义主要在例中;《左传》以事说经,亦有所谓“五十凡”。三传对《春秋》之例已是大不相同,而后儒之说《春秋》又例,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春秋》有例无例,是鲁史旧例或是孔子所创之例,可以说是涉及《春秋》一书性质的根本问题。此书之说例,虽是为其书而作,实则仍是说《春秋》之例。如《遇例》条云:“公与诸侯遇,志也,外遇不志也。其志者,以我有事接之也。所以谓外遇不志者,遇者小事,小事不志。”现在学者一般认为,所谓《春秋》之例,实际上是修史的一些用辞惯例,即使是这些例,《春秋》也未完全划一。因此,用例来阐明《春秋》大义,必然只能是臆度妄断。而刘氏之说例,即使不涉及所谓大义,也多臆说。如《弗不例》条云:“弗者,诡辞也;不者,直辞也。”此书于宋哲宗时被旨刊行,现存有宋嘉定九年汪纲刻于新安本、宋邵氏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汪刻丛书本、聚珍本、闽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仪礼礼服通释

    六卷。清凌曙(1775-1829)撰。凌曙字晓楼,一字子升,江苏江都(今江苏省中部)人。监生,博览载籍,兼工文词,治经传不为俗学。初为香作佣役,后师事沈钦韩、刘逢禄等,旋充塾师,后入京为阮元校辑《经郛

  • 松窗百说

    一卷。宋代李季可(生卒年不详)撰。李季可事迹不详。此书摘取经史、传说中有关条目,附以作者自己的评议与考证,于史事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史误”一条,清代学者孙贻让称其“足以参正五代史”,另外有些条目如

  • 古文辑略

    清曹本荣(详见《奏议稽询》)编。此集为古文选集。集中所收篇章均按体分类,每体之前又都附有文体明辨一条。然因收文颇广,故下列所分子目,冗琐特甚,舛误之处尤多。有的文类选篇又太少。且对所载之文颇多删削,尤

  • 泰安州志

    四卷。清任弘烈原本,邹文郁增修,朱衣点增纂。邹文郁,辽东人,拔贡出身,康熙十年(1671)任泰安州知州。朱衣点,邑人,庠生出身。考泰安州志,创修于明弘治元年(1488)知州胡瑄,再修于万历三十一年(1

  • 午亭集

    五十五卷。清陈廷敬(1639-1712)撰。廷敬,字子端,号悦严,泽州(山西晋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改庶吉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著有《尊闻堂集》、《午亭文编》(已著录)。是集

  • 广蒙求

    三十七卷。明姚光祚(生卒年不详)撰。姚光禄字允昌。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万历十六年举人。官保定府同知。宋王逢原著有《十七史蒙求》十六卷。姚光禄因其内容尚不够详备,所以在其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分为三十七

  • 西坡类稿

    三十九卷。清宋犖(1634-1713)撰。宋犖字牧仲,号漫堂、西坡。商邱(今属河南)人。宋犖为清初诗文家。有《沧浪小志》。此集共诗二十二卷,词一卷,杂文八卷,奏疏六卷。卷一至卷二十二为诗,卷二十三为词

  • 古文原始

    一卷。清曹金籀(生平不详)撰。是书专取古文象形字(间用小篆)三百八十四字,每字载出自某书某器,分为天地、人、鸟兽鱼虫草木、宫室衣服舟车器用四大类依次排列,以“一”始而以“癸”终。《凡例》谓:“古人字少

  • 吴下方言考

    十二卷。清胡文英撰。胡文英字绳崖,江苏武进人。据自序分析,是书完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左右。胡氏认为《尔雅》之“数十字而训一义者”,是方言造成的,《方言》一书为“合九州之音以成一家言”的著作,而

  • 养生弗佛二论

    一卷。明魏大成(生卒年不详)撰。魏大成,字时夫,柏乡(今河北省柏乡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一卷,专谈养生之道。其《养生论》认为平情为祛病之本,深明医之不足恃。其《弗佛论》则明儒理以辟释。持论较为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