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分纪

春秋分纪

九十卷。程公说(1164-1207)撰。程公说字伯刚,号克斋,丹稜(今属四川)人,宋代著名经学家。积学苦志,年二十五进士及第,官邛州教授。时四川宣抚副使吴曦以蜀叛,程公说乃弃官逃归,与其父入县西北安固山中著《春秋》诸书,甫成而卒,年仅三十七。程氏虽英年而卒,但其平生著述颇多,除此书外,还有《左氏终始》、《左氏通例》、《左氏比事》、《诗古文辞》、《语录》、《士训》等书。刘光祖《程伯刚墓志铭》称他“平生于《春秋》一书究之反复不厌。”此书采用《史记》之纪传体体例重新编排原为编年体的《左传》。其第一部分为《年表》,包括周王及列国、王后,鲁、晋、宋、郑四国执政之卿,共九卷。第二部分为《世谱》,包括王族、鲁晋宋郑卫等国之公族以及诸臣,于鲁国则另增妇人名、仲尼弟子,燕则有录无书,附有考异,共七卷。第三部分为《名谱》,凡见于《春秋》经传之人,分列国君臣、古人物、五官五正、五纪官、四夷名录五类录之。第四部分为《书》,有《历书》(实为春秋长历)、《天文》、《五行》、《疆理》、《礼乐》、《征伐》、《职官》七门,共二十六卷。其中最重要的是《疆理书》,附有地图,又有《地理释异》,最便学者检阅。第五部分相当于《史记》之《纪》,有《周天王事》、《鲁事》,共八卷。第六部分为《世本》,相当于《史记》之《世家》。以晋、齐、卫、陈、郑等国分为大国、次国、小国列之,其事则以经传所载分隶之。条理分明,叙述典赡,后还有《附录》,共三十八卷。此书之编纂,既便于初学者检索,亦便于研究者探讨,故《四库提要》誉之曰“诚读《春秋》者之总汇也。”程氏既重视《左传》之史实,亦兼采《公羊》、《穀梁》,旁及诸子。其全书大旨,则仍以胡安国之说为宗。此书卷首《述纲领》云:“以圣经为本,而事则按《左氏》;其《左氏》间若近诬,则采《公羊》、《穀梁》及先儒义之精者以证之;文句有小未安者,用啖赵《集传》例,颇为删削;若所论述大纲,本《孟子》,而微词多取程氏、胡氏之论;杜预为《左氏》学祖,其师说今注虽本之,而至其曲说以求通,则不免有所更定,别以新注。”淳璠三年(1243),程公说之弟程公许刻其书于宜春,此本今存。

猜你喜欢

  • 类证注释钱氏小儿方诀

    十卷。明熊宗立(详见《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撰。此书成于明正统五年(1440),内容主要对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和陈文中《痘疹方论》类证注释,疏源导流,融会贯通。卷一至卷三为论证,共三十九篇,每篇均有

  • 泉说

    一卷 附补遗。清鲍康撰。鲍康,详见《续泉汇》条。书前有同治十二年(1873)潘祖荫序,末附泉辨。最后有自跋,及陈寿卿评语数十则。本书多述遗闻轶事,及各家著录的得失。补遗则间或涉及考释泉币文字。潘氏在序

  • 余清堂稿

    三十二卷。明汪镗(约1561前后在世)撰。汪镗,字振宗,号远峰,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市)人,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大学士。著有《余清堂稿》。是集为汪镗诗文集。凡三十二

  • 赤嵌集

    四卷。清孙元衡(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孙元衡,字湘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生卒年均不详。官台湾同知,终至东昌府知府。本集是元衡为台湾同知时所作,因该地有赤嵌城,故以为集名。集中多记海外风土物产,

  • 大金集礼

    四十卷。不著撰人及成书年月。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此书为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礼部尚书张玮等所进。分类编撰,收录帝王后妃尊号、册谥、祠祀、朝会、燕飨、仪仗、舆服等门。“数金源之掌故者,此为总汇

  • 学易集

    八卷。宋刘跂(?-1117)撰。刘跂,字斯立,东光(今河北东光县)人,刘挚之子。元丰二年(1079)进士,初选亳州教授。元祐初,除曹州州学教授,以雄州防御推官知江州彭泽县。其后改管城、蕲水,所至有政绩

  • 镇海县新志备稿

    二卷。民国盛鸿焘,董祖义纂。盛鸿焘字蔚堂,广东香山人,光绪八年举人,光绪末年任镇海县知事。董祖义字颖笙,邑人,光绪二十八年举人。《镇海县新志备稿》民国二十年(1931)上海蔚文印刷局铅印本。全书二卷,

  • 钦定英杰归真

    一卷。太平天国钦定,文衡正总裁开朝精忠军师干王洪仁玕制,天试文状元开国勋臣昱天福,干殿文正总提刘闼忠等撰。书面有“旨准颁行”四字,表示太平天国准许刊行。此书是太平天国颁行书籍中最重要者之一,失传很久,

  • 丰川全集

    二十八卷。清王心敬(1656-1738)撰。王心敬生平详见《丰川续集》辞目。此集共二十八卷。续集三十四卷。乃其所作语录及杂著。以讲学内容居多。康熙五十六年(1717)由湖广总督额伦特所刊。

  • 礼记厘编

    十卷。潘相(?-1790)撰。相字润章,号经峰,安乡(今湖南)人,清代经学家。相有《吾学编》等书,已著录。《礼心厘编》书首有陆耀《序》云:“古之读书也难,今之读书也易。难故数千年,而仅有郑康成、孔颖达